新聞
2024-03-22 04:31:33
日報

認知、早知、早醫

分享:
認知、早知、早醫

認知、早知、早醫

早幾天看了一部韓國電影,講述一位年輕女律師患上早年認知障礙症,頓時由一位在職場上叱吒風雲的女強人,退化至神志呆滯,連自己女兒都認不上的媽媽。事實上,以往這個病被稱為「老人癡呆症」,令不少人以為只有老人家才有機會患上此病。的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仍是以長者為主。根據香港衛生署資料顯示,香港每10名70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便有一人患上認知障礙症;而每三名85歲或以上長者中,則有一人患上此病。其中認知障礙症中最常見的類型是阿茲海默症,高達75% 。患者的腦細胞出現病變,產生異常蛋白,導致某些機能喪失,包括記憶力衰退、用較長時間完成慣常工作、說話失去重點及重複說話等。但另一邊廂, 認知障礙症也的確有年輕化的趨勢。內地去年九月發布了「阿茲海默症患者需求洞察報告」,顯示60歲以下的阿茲海默症患者佔大約21%,比起其他國家的5至10%更多,表示在中國患上阿茲海默症的患者越來越年輕。

現時市場上有不少工具可以用於發現早期的認知障礙症。其中較簡單和在初期使用的是「認知能力自我篩查AD8問卷」,這是用作認知障礙症的初步評估,並不能取代專業臨床認知評估。不過研究顯示這測試能準確地偵測早期認知障礙症徵兆。如果評估為具風險的級別,醫生會進行認知能力評估,或者腦掃描例如正電子掃描(PET),以檢測患者腦中的可能出現的異常蛋白。近日香港科技大學開發了血液測試技術,以晶片測量血液中21種蛋白濃度,可以檢測到早期的阿茲海默症和輕度認知障礙症,準確度達到九成。原來在出現認知障礙症病徵前10至20年,患者的大腦已經有明顯的病理變化,可惜的是現實中不少人直到出現症狀例如記憶力明顯變差,才去求醫,因而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如果能及早發現,現時也有藥物可以降低大腦中的異常物質,雖然不能根治這病,但卻可以有效緩解症狀,將病發時間延後,對社會的醫療成本和家人的照顧也是一種舒緩。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