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8-11 04:30:00
日報

誰願兒女愚且魯?

分享:

近月所見,為數不少的家長要趕及在九月份新學年之前把年幼子女送往海外升學,有些甚至索性舉家移民。為何有這麼多家長要在匆忙間作出這一種代價高昂的選擇?一個近期最常聽到的原因是「無法接受子女要承受如此扭曲的教育」!

在一個正常合理的社會,教育政策的制定自然有一個過程。學校課程的選取,也有其目標及策略上的考慮。一般來說,只要有正常的及被接受的決策及施政歷程,家長又有渠道可以表達他們的意願,決策當局又會合理地平衡各種因素,就算最終教育制度有不如理想或不能盡如人意之處,大部分人仍然會進入主流的教育制度中。開放多元的社會,也會容許一些較為另類的教育選擇,讓有能力的、願意付出更高代價的父母可以作出最合乎自己及子女需要的取捨。

教育的流程涉及十多年的歲月,教育路徑也有其延續性。因此,社會整體也好,個別學生及家長也好,教育決策的最大特點是一旦作出決定,往後要扭轉便會很困難,轉軌的代價也會很高。每年的中小學學位編配令家長這麼緊張,就是因為一旦塵埃落定,往後要作改變便會很困難,涉及的代價也可能會很大。父母就算不一定盼望子女飛黃騰達,都會希望子女能夠成才,能夠長進,能夠擁有基本的知識,能夠擁有合理的思辨能力。正常的家長都希望子女能夠進不心目中比較好的學校,希望子女在一個合理的教育制度下成長!

adblk6

千年前北宋文學家蘇東坡說:「但願生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但其實他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上述兩句是只在被扭曲的世代、嚴重腐朽的政治及吏治下控訴及反語。而事實上他作為父親絕對不願生兒愚且魯,就算他在最困難的貶謫歲月中,要遠謫海南島,他都堅持要把小兒子帶在身邊,親自教育。在今天這個知識型社會,這樣的道理就更容易理解了。還有人希望生兒愚且魯嗎?有幾多父母會願意子女無知?誰願意讓子女接受一些片面及明顯扭曲事實的灌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