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作者提供)
數最近鬧得熱烘烘的話題,相信那嚇人的「贏在子宮裡」應該算其中之一,我對這種理念實在不敢苟同,甚至可以說有點厭惡。媽媽輩的朋友一直稱呼我為「HEA」媽,即鬆懈得緊要的媽媽,不帶女兒上補習班、沒有為女兒買習作課外練習、連就大考在即,也把她們帶到外頭吃喝玩樂。
我的兩位女兒在港島區某本地小學就讀。有時候接她們放學,校門外總有一大堆人在派補習社的宣傳單張,開學的第一天、測驗考試前、又或長假前的情況會特別熱鬧 – 補習班、精英班、預讀班、語言班……形形色色,行人路的一大半都被派宣傳單張的人霸佔了。某些家長們很落力地收集資料,但我嘛,來一個拒一個,我真的不愛補習班。
在我的學生年代,補習風氣不盛行,上補習班的同學只有一兩個。那時候一位老師跟我們說,一個學生,如果一天六小時在學校都不能夠學到甚麼,那補習社裡的一個小時又有甚麼幫助?這個理念一直存在我的心裡,根深蒂固。
女兒的學校雖然校風傳統,但某方面也很開明。學校考試沒有名次,不會公佈成績,成績表上只有ABC這些等級。校長不鼓勵學生過份參與課外活動,認為小朋友應該有快樂的童年,就連長假期,如聖誕節又或暑假等,都不給予學生們任何假期功課。這所學校的學生理應很快樂,沒有太大的壓力,能夠在學習及玩樂中平衡發展,可惜……很大部份的學生還是放學後走到補習社,星期六日還有一大堆的課外活動要應付。
現今的父母們經常長嗟短嘆,說小朋友功課太多,樂器運動藝術語言樣樣皆要精。在社交網站一邊在投訴,一邊在沾沾自喜兒女的成就。孩子的壓力其實來自哪裡?來自學校?又或源自那些愛比併的爸爸媽媽?
口裡說孩子的快樂最重要,身體卻很誠實,那些不停把孩子送到這活動、那補習社的媽媽,怎可以說自己的孩子一點都不辛勞?還厚著臉皮說這是孩子的選擇?要貫徹做一個以孩子童年為重的母親、尊重孩子的父母,我就決意繼續當一位「HEA」媽,讓我家兩位孩子跟我一起HEA下去,我們沒有贏在子宮裡、也沒有贏在起跑線,但我相信,我家孩子將會贏在回憶裡,因為她們擁有真正快樂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