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11-16 06:00:00

邊界可以「彈出彈入」?

分享:

《傳真社》日前發布最新調查報道,內地廣東邊防部隊涉嫌霸佔沙頭角約2萬平方呎土地作綠色莊園。當初收到市民報料後,我們立即展開調查。在拍攝航拍片段、得知該地帶的狀況後,我們便著手查閱地圖,因為我們需要一條準確的特別行政區界線,才可得知該地帶那些土地屬於大陸、那些土地屬於香港。我們於測繪處的HKMS 2.0購買了數碼地形圖,得到特別行政區界線的分布後,接下來便計劃使用地政的高空圖片,以了解該區歷年的變化。
 

當局拍攝邊界一帶的航空照片後,會在後期製作時將不屬香港境內的範圍塗白,這本來更容易凸顯邊界的線條,不過我們發現,同一地方在不同年份界線有所不同,水盆形狀的界線,於2013年9月及2017年6月變成V形,到最新的2018年7月的照片,又變回水盆狀,惟盆底線條仍有所不同,某一年份較平、某一年則偏彎曲。

我們嘗試利用美術軟件將兩張同一高度的水盆狀界線的照片,與V狀的照片重疊,發現除了沙頭角被佔用土地兩者界線的土地的界線並不一致,該處以西土地的邊界更加每年都有差異,部分邊境土地一時歸香港,一時歸深圳,邊界線形狀亦時尖時圓。為何在不同年份的航空圖卻有如此差異?是照片後期製作時出現偏差?抑或是前線人員未有掌握準確界線,導致塗白的位置不一?以上種種原因,都令我們認為航空圖的參考價值不高,故此沒有採用。

地政總署開放官方地圖供公眾人士購買,能增加政府施政的透明度,在進行土地調查或研究時,一份資料準確的地圖能讓工作事半功倍,這本是一項德政。相反,地圖資料不一致,便會容易造成誤解,成為公眾監察施政的絆腳石,希望有關方面可修正此問題。其實國際社會越發重視地理資訊對社會的影響,英國於今年6月將部分地理數據免費開放給公眾,而香港亦已行了公開地圖的第一步,希望能讓更多人藉此接觸香港地理資訊。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