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下班,走在中環和金鐘的月台,環顧四周大概有一半都是金融人。大家日間遊走在太子大廈、國金、長江中心,大部分都希望四十歲前月入十五萬,坐上總監、Partner、合夥人和首席財務官之類。但是在達到這個夢想之前,還是要坐港鐵回屯門、元朗、沙田的家。
最近我很喜歡的專欄作家渾水寫道,年輕的金融朋友覺得社會對他們不公,難以擠身上流社會。他道出了最核心的問題是,硬知識是廉價的。有些畢業生以為在三大拿了學位,三年考到CPA + CFA等於一帆風順。又或是進了基金公司當分析師,走在太古廣場三期就代表一片光明,現實絕非那麼容易。反之,懂得如何跟上司溝通,建立與同事的互信,積極參加業界活動擴大人脈才是關鍵。
有位朋友T,十年前還在中環上班,在四大會計樓工作,考了會計牌以後,沒有慢慢等待升做高級經理,而是選擇開餐廳。他運用專業知識以及財務經驗,協助中小企餐飲業朋友轉型和擴充,未來積極籌備上市。也有朋友L,進了投資銀行工作幾年,認識了支持生物科技初創的投資人,之後跟大學朋友一起創業,人工雖然少了一點,但是這幾年到歐美到處跑,等待產品研發成功,下一輪集資後公司估值隨時上十多億。
趁著年輕有本錢,不妨試試走一條不一樣的路,那麼不單止換來不用星期一早上繁忙時間坐港鐵,星期五別人下班時,可能反而會在一些場合,向後輩和年輕人分享創業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