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日本明治維新150週年,亦係清末戊戌維新120週年,明治維新成功了,戊戌維新卻失敗了,中國人應該感慨良多,到底日本人憑甚麼?旅遊達人項明生(James)對此課題一直有研究,今次更為明治維新150週年製作了一個13集大河劇式文化旅遊節目《明治憑甚麼》,今個星期日晚10點半於全新免費台「香港開電視」上隆重首播。

項明生曾身為Sony首位華人董事,對日本文化有一定認識,為咗呢個節目花了3年時間多次親自走訪日本明治維新歷史舞台,穿越本州、九州、北海道等18個城市,拍攝經月。James話會透過和魂洋才、和制漢語、建築、大學、日式西裝、火車、紅豆包等日常生活事物,探討日本人由武士蛻變成紳士、由大媽變成Lady的世紀史詩。節目中會遍尋衣食住行之中、始於明治維新的日本第一,例如去日本第一間床屋(髮型屋)Set番一個明治髮型、去明治時代開張的洋服店度身試穿日式西裝Sebiro、日本第一間洋食料理餐廳嘆咖啡、日本第一間民營小岩井農場,食牛奶拉麵、入住日本第一間西式,更是香港首個攝製隊進入明治天皇「凡爾賽宮」赤阪離宮,又邀得才子陶傑、黃芳雯於異國暢聚,煮酒論英雄。
講開和制漢語,好多人未必知道現代中文很多詞彙是來自日本,例如公園、社會、經濟、時間、意識、情報、理論、衛生、保險、民主、俱樂部等等,去日本旅遊時見到似曾相識,以為日文抄襲中文,其實是日本以漢字翻譯西方用語,新詞由日本倒流回中國,反過來成為現代中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節目中都會提及。James笑言,有些題目可能只有香港才有自由度去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