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建築是香港歷史文化和市民記憶的載體,除了鐫刻城市的記憶,延續城市的文脈,亦是市民大眾共享的文化資源。
在保育歷史建築方面,社會各持份者的參與不可或缺。我們一直透過不同方式加深公眾對保育歷史建築的認識,推動公眾、歷史建築的業主和其他持份者更積極參與保育及活化香港的歷史建築。
發展局於2017年推出公眾參與項目資助計劃,透過保育歷史建築基金,資助與保育歷史建築相關的公眾教育、社區參與和宣傳活動。第一期資助計劃獲批的項目分別由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和香港測量師學會進行。三個獲資助項目的活動已順利完成,讓我們一起回味一下活動的花絮。
大家在參觀經活化的歷史建築時,或會想希望負責設計的建築師團隊親身講解,或想多了解歷史建築所採用的傳統建造技藝。香港建築師學會的「共建活力築蹟」項目有四大主題活動,包括「與都神共遊」、「隨匠師共藝」、「和則師共劃」和「伙同學共創」,舉辦了歷史建築深度導賞團、傳統建造技藝工作坊、文物建築研討會和實地考察等活動。當中導賞團和工作坊深受公眾歡迎,尤其是過去較少舉辦的傳統建造技藝工作坊,公眾報名反應熱烈,由原本計劃的4場增加至13場。
對於本地歷史建築的學習資源和工具,大家又有多少認識呢?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的「當年文物鄰里情」項目推出三項主題活動,分別為「建築文物繪圖:培訓與工作坊」、「歷史建築復修及維護培訓工作坊」和「知今鑑古:建築賞析」。當中的培訓工作坊讓參加者參與製作展示北角和油麻地的建築文物繪圖,並將繪圖上載至網上平台讓公眾參閱,更利用工作坊的資料製作《香港建築文物保育項目管理技術指南》和文化繪圖工具包等學習資源,以網上形式與公眾分享。
大家亦可能想過從不同視角欣賞歷史建築,再發揮創意展現自己眼中的歷史建築。香港測量師學會的「賞•惜•舊築跡」項目舉辦了歷史建築深度導賞團、工作坊、關於香港歷史建築的創作比賽和專題論壇。其中的創作比賽鼓勵公眾以香港歷史建築為主題,創作微縮模型、微電影、繪畫和攝影類別的作品,吸引超過400名參賽者,他們的作品都充滿創意,展現對歷史建築濃厚的感情。
雖然部分項目在進行期間受疫情影響,舉辦活動的學會亦靈活變通,將活動改為網上形式進行,希望以另一模式繼續讓公眾參與。我在2021年11月也參加了香港測量師學會舉辦的「上五彩」網上工作坊,當我完成登記後,工作人員便把工作包快遞給我。在工作坊舉行當日,富有經驗的工藝師透過網上直播,教授傳統中式顏料製造與運用的知識,測量師們亦選取多幢歷史建築給我們作參考。我們透過觀摩工藝師示範上色技巧和配色方法,製作自己獨一無二的上彩木雕裝飾。疫情並沒有減退市民認識文物保育的熱誠,我衷心感謝各單位的努力令活動順利完成,讓參加者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能在家中透過視像直播一起參加活動,也讓行動不便的參加者一起參與,擴闊活動的受眾,可說是意外的收穫。
有賴各界支持,項目活動得到市民積極參與,令我們深感鼓舞。如果你也希望透過參加具趣味的活動增進保育歷史建築的知識,大家將再有機會了!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第二期公眾參與項目資助計劃現正接受申請,合資格的本地非牟利機構可就三個優先項目主題提交項目建議書,主題分別為「齊來維護我們的歷史建築」、「青年保育生力軍」和「文物建築在社區:教育、宗教與文物建築」。我們希望在保育歷史建築基金的支持下,更多機構會舉辦不同公眾參與活動,讓更多市民認識和參與保育歷史建築,共享這份屬於大家的珍貴文化資源。
如果想了解資助計劃的詳情,歡迎瀏覽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網頁。
作者為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