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們其中一項暑假功課,是要親手做一個便當,他們要以短片形式講解設計理念,記錄製作過程,涉及孩子對健康飲食的知識、食材分量的預算、個人能力所及的工序、創意美感的追求、還有清楚條理的表達。而短片最後更要同學親口品嘗,即使未必美味,但最少證明吃得入口。
一個便當首先必須要營養均衡,五穀、蔬菜、肉或蛋類,比例應該要恰到好處。還有要考慮食材配搭的顏色,五彩繽紛不單令人胃口大開,食材的顏色或多或少也代表不同的營養元素。再來是預備功夫,切菜切肉,它們的形狀大小也十分重要,絕對影響烹調時間甚至最後擺盤的整體美觀性。前期功夫預備好,就要考慮烹調方法。既要適合孩子主理,又簡易健康的莫過於蒸、煮或快炒,烹調組合直接關係到菜式的口感。最後終於上菜,將乾爽與濕潤菜式分隔,又要考慮顏色配合。甚至再花多點心思,加上創意但實用的小叉子、或者以紫菜片打造卡通造型的飯團,美觀的便當,更讓人垂涎三尺,胃口大開。
我家兩兄弟自上小學後這兩年,幾乎都是吃自家製午餐便當。他們起初知道要做這份「便當功課」,還以為回憶一下愛吃的便當,完成任務是手到拿來。結果做起來才發現殊不簡單,因為做每一個步驟都要本著愛和關心,幻想著孩子在課室裡打開便當盒期盼的神情,還有吃裡肚子裡對健康的祝願。感謝學校這份暑期功課,讓孩子們體會到這份隱藏在便當中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