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催眠的真相:不是控制 而是療癒
每次提起催眠,許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電影中那種被催眠治療師「控制」的畫面,他們會問:「催眠是不是一種操控的手段,會讓人吐出秘密?」然而,真正的催眠並不是讓人失去意識,反而是一種高度專注和放鬆的狀態,並希望達到療癒的目的。
在這種高度專注和放鬆狀態下,我們的大腦會進入一種介於清醒與睡眠之間的波段,這時潛意識變得更加開放,能夠接受正面的暗示與引導。
一些個案在生活中遇上無法突破的瓶頸,例如長期焦慮、恐懼、壓力大、失眠或有拖延症,可能都源於潛意識中深層信念。催眠的目的正是引領個案穿越表層意識的限制,進入潛意識,找到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根本原因,那些長期影響我們行為和情緒的心結,再去重新編寫舊有信念。
催眠是一種療癒的工具,可用於處理:
.減輕壓力
.焦慮
.失眠
.前世回溯
.戒除壞習慣如吸煙、暴飲暴食
例如一個從小到大都感到自卑的個案,在催眠狀態中回溯到童年時期,某些被忽略或被批評的經歷深深烙印在心中,可能是曾經被父母否定,或有失敗的創傷回憶,形成了現在自我懷疑個性。
透過催眠,這些壓抑的記憶會重新經歷,得以被看到、釋放,用今天成長了的自己去明白當年的自己,並重新賦予積極的意義。
故此,催眠治療是一種協助人向內探索的工具,透過催眠學會放下過去的負擔,活在當下,達至療癒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