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一本書的書名吸引,書名是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翻譯本是《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樣聽,孩子才肯說》。
滔滔不絕地「說」是老師們的強頂,但在教育裡,最好的老師不是 teacher (teach的人),而是facilitator,是推動和鼓勵學生追求的協助者。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能夠「說」的人不少,但懂得「如何說」,讓對方會願意聽、聽得懂的人真的不多。我喜歡說教,一、兩小時也沒問題,但談話過後,往往發現樣子看似在認真聽的謙謙、童童能真正記住的內容其實少之又少。以前我會怪責他倆不夠專注,尤其在犯錯後,卻沒有認真聆聽我用心良苦的肺腑之言,也太不聽教了!但現在明白,我說了,不代表對方能接收;是對方不夠專心嗎?還是我表達時只在乎「我想說甚麼」,而不是「我應該怎樣說」?在教學的日子裡,不停與學生們交流,終於較了解「說話的藝術」了。言語藝術不是言語偽術,最重要的一點,是真誠地與對方交流。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設身處地代入對方的感受吧!
很多時候,我們停留在「我要如何說」,卻忘了雙向的溝通不是單向的演說,溝通是有來有往的交流,所以看到「怎樣聽,孩子才肯說」時,我是深深被觸動的……聆聽從不是被動的,父母常指責孩子不肯說,拒絕溝通,但事實真的如此嗎?篇幅所限,下次再與大家繼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