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需要被愛。伴侶從情人變成夫婦,角色上的轉變、生活上的分工,擔子重了、挑戰大了,二人的「關係銀行」需要更多付出,自然也需要更優質的存入。愛,是雙方,以至整個家庭的重要支柱。
然而,每個人對愛的詮譯不盡相同。著名婚姻治療師Dr. Gary Chapman將夫婦之間的「愛的語言」歸類為5大範疇:肯定的語句、服務的行動、真心的禮物、優質的時間、以及身體的接觸。伴侶若能為自己作出稱心的表達,被愛感更強烈。猶記得我結婚首兩年,我和丈夫還未磨合出一套相處模式,我希望他能間中接我下班逛街看戲,可是丈夫常常言語上讚賞我打理家頭細務;另一邊廂,丈夫努力工作,放假則修理家中各樣電器家具,他希望我能夠肯定他對家庭的付出,可是我卻沒有稱讚他。愛與被愛的方式不配合,「關係銀行」入不敷支,爭吵漸多,我倆的關係一度跌至低點。
忘記了我倆是誰人先開始寫信,反正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和期望都寫下,放在茶几、貼在冰箱,然後等待對方回覆。一來一回的過程中,我們不單更了解對方,也更了解自己。當年雖然不懂得「五種愛的語言」,可幸的是我們能從經驗中領會,願意為對方作出改變,無論在行動上以及言語上。漸漸,「存款」越多,關係修復,偶爾間的爭吵「支出」,也有足夠儲備讓我們對婚姻及家庭關係保持信心。
經營關係的確與理財十分相似,我們常說小富由儉,愛的存款也是一樣,也要懂得保管。下期再與大家分享如何管理「愛的透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