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認為,人類先思考而後用語言來表達,但實情是,沒有語言,根本無法思考。因為語言是思考的其中一個工具,協助組織大腦思維。
你試過有類似的經歷嗎?早上起來,要計劃一天的工作,—整天的時間表已編排得密密麻麻,既要與同事開會,又要向上司匯報,還有一大堆電郵要處理和回覆,放工後又約了舊同學聚會,同時要安排子女放學後在家中溫習默書……在思考的過程中聽到有把聲音跟自己說話(甚至對話),彷彿像指揮著你的思想,安排一切活動,更會提出當中一些漏洞,好讓你再反覆思考,使你的計劃能周詳地落實執行。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來思考。
由此可見,語言和思維有着密切的關係。沒有語言,大腦缺乏了一個媒介去表達思考,大大影響執行能力。這就像大廚烹調了一碟好餸卻欠缺器皿去盛載,使客人無法品嘗。要孩子提升執行能力及懂得解決問題,除了直接讓他們親身經歷外,透過傾談和討論,多進行記憶、創意、歸納、比較、分析、綜合和推論等活動,也對兒童的解難及執行能力有幫助。例如:跟子女討論如果家中突然停電他會怎樣做?可先讓孩子想像一下如果沒有電力,對生活會有甚麼影響,然後比較一下正常和停電的生活,再想想在沒有電力供應下可做些甚麼。
多動嘴巴 提神醒腦
學齡兒童有更多機會透過語言去思考學習。例如,從書本文字中閱讀到科學的理論,他們要理解當中的過程,從而明白箇中的道理;從聽歷史故事明白人類和文化的進化過程。語言能力愈高的孩子,愈能使用話語將問題逐步拆解,作細心分析,因此學習和邏輯思維能力都較成熟,亦更會建立獨立思維。
另一方面,語言也協助大腦整理情緒。語言能力弱的孩子情緒控制也較弱。有時候遭遇大事件,無論是喜是悲,能夠講出來心情總是會舒暢些。情感往往在言談間得到梳理,心情便能漸漸平伏。因此,提升言語能力對情感抒發也有相當的聯繫。
既然語言是協助組織大腦思維的重要一部分,想頭腦醒目些,嘴巴也要講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