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能被指太多關連交易。(資料圖片)
一直都想寫泡沫股文章。這類股都是貨源歸邊,之後一路炒上天價,然後有一天突然大跌、散貨。雖然泡沫股一年總有幾隻,部分市值雖然頗大,但衝擊恒生指數成分股的不多。
以前入恒指成分股是一種光榮。後來有些機構投資者會把一些增長股市值做大,使之成功進入一些具代表性的指數,然後利用指數掛鈎基金購買的時間把股票出售,成功完成炒作,恒指也不例外。最近,部分公司人為「製造」出幾十億元的盈利,把市值造到千億元水平,以進入恒指成分股,未生想起兩隻。
第一隻是漢能薄膜發電(566),公司業績一向被指太多關連交易,大股東據稱也有抵押股票作操作之用,雖然最高市值一度達3,000億元,大股東李河君可能還較李嘉誠帳面更有錢。但不久股價大跌突然停牌,然後證監會介入,恒指夢暫時不能實現。
另外一隻豐盛控股(607,前稱匯多利)值得一寫,它被公司醫生簡志堅重組,後出售予地產商季昌群,其後股價慢慢扶搖直上,接連和其他上市公司進行交易,組成聯盟,包括卓爾集團(2098)、衍生(6893)、中國基建港口(8233)、密迪斯肌(8307)、實力建業(519)等,以為這是一個泡沫?這就錯了。
最近,豐盛以2股換5股方式收購季昌群持有9%、從事風電齒輪中國高速傳動(658),並獲得主席胡曰明為首持股公司支持收購。雖然豐盛已高估,但收購溢價亦高,故已經成功取得77%中國高速傳動股權,收購後豐盛股數亦增大至約200億股,市值亦擴大至約800億元。
根據恒指公司資料,一般要入選恒指成分股的條件包括:(1)市值要在12個月內於市場上前10%、(2)近12個月平均成分位列前10及(3)上市超過2年,(4)考慮財務表現及(5)是否有發出股權集中公告。根據手上資料,豐盛市值及成交已在港股前10%,加上匯多利上市年期有13年。財務表面上,上半年合併中國高速後,雖然大部分盈利都是靠持有卓爾升值所得,備考盈利亦有20億元,另現時總資產380億元,淨資產160億元,已超過部分藍籌。另外,雖然股權相對集中,但未發出股權集中公告,進入藍籌股已有一定條件,相信「只待東風」。
如豐盛這一招是成功,以國內人士的財力,可能更多公司「照辦煮碗」,雖使恒指更形空心化,但「長江後浪推前浪」,使恒指的活力加大,其實也不一定是一件壞事。
財經Blogger,從小學起對股票已產生興趣,遍尋香港股票資料,賺錢的目的為找尋生活中美好的東西。
逢周二、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