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周五表現神勇,非農就業職位數據遠超市場預期,加上蘋果公司績後股價造好,三大指數升幅顯著。周末後內地A股忽然吐氣揚眉,上證綜合指數升60點,接近3,400點大關,令恒生指數重上20,200點阻力,不單拉近了與100天線的距離,也初步確定了5月3日19,538點是為短期指數雙底支持。
恒指能否進一步轉強,甚至去到筆者季初時的大膽預測22,700點,很視乎北水對港股的意欲。實際上,指數是黃金周後北水回歸後從低位反彈,惟成交仍然不振,與A股連續上萬億元人民幣成交比較是有所不及。因此,擔心在薄弱的交投下,港股只是死貓彈,升得快時跌得亦狠也可理解。不過既然底部已穩,在走勢上向上博指數短期重回4月17日20,864點高位,似乎值博率較高。
觀乎黃金周後北水步向,雖然未能牽起波瀾壯闊的行情,但對個別板塊還是有點啟示。目前北水追逐的首選仍是「中特估」,中特估者,即有「中國特色估值系統」的股份,顧名思義,凡指估值偏低的理應進行修復,與以往A股「市值管理」有點雷同但少了一份莊家味。同樣,何謂估值偏低,哪些又應該收復,一概抽象,何以話係「地圖炮」式概念,全部都可以中。
電訊股、石油股,這類國營系統內的壟斷企業,一直都有業務重組的概念,是這次中特估的領頭,到今日資金還不離不棄。之後到基建建材類有財政政策這個溢價加持的,再受青睞。到近日熱炒的內銀這類國家支柱性行業估值收復故事,足見資金輪動都是有板有眼,信者未必得救,但目前港股整個概念都是循這個思路走。
反之,過去幾年左右大市的科技股則乏人問津,阿里巴巴(9988)、騰訊控股(700)、美團(3690)和京東集團(9618)都分別接近上次低位或破底,都欠缺了博反彈的資金動力,因為民企非中特估主力概念也。惟考慮到科技股過去幾年已累積了不少頑固的捧場客,只能說認為已到低位買入時機的科技粉絲,都盡量減低注碼,因為幾時中特估炒完轉回科技股,可能需要一段時間,太重倉要考慮機會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