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法非同小可,絕不是說了算。螞蟻集團上市忽然叫停,本來以為是利益不均要推倒重來,原來背後涉及的是千絲萬縷的互聯網業務邏輯的不合理性,統稱壟斷。
以往互聯網平台的便利性和廣泛性,是小商戶以最低成本開拓全國市場的商機,但後來淘寶網獨大,很多小商戶迫於就範於淘寶的「網規」,甚至出現網主自殺的怪象。之後,很自然地,這些互聯網霸主通過合併收購,把資金接入到所有領域,起初是規模效應和網絡效應的體現,到各行各業的數據整合,統稱為大數據霸權。
反霸權如果認真起來,股價即時180度轉變,意謂阿里巴巴(9988)的股價雖已從高位跌逾三成,但還未到撈底機會。
螞蟻集團要業務整改,相信花唄、借唄這類等三方短期消費貸款平台,大機會成為歷史。雖則螞蟻的命運看似與阿里巴巴無關,但花唄及借唄由2017年約6,4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量,急增到去年的逾2萬億元人民幣,當中多少是貢獻到淘寶和天貓進行網購。雖然沒有統計,但數字若歸零,花唄、借唄被定性為過度誘度消費的平台,對淘寶和天貓每年的網購收入影響絕對是負面。
嚴打「二選一」是今次阿里股價急跌主因,二選一這問題要解決其實不難,只要乖乖配合便可,最多是壟斷的生意——日後要跟人分。但沒忘記當日反壟斷法一出,兩大要害「二選一」只是其一,另外的「唔熟唔食」就更加辣手。
因為「二選一」涉及到商戶利益,唔熟唔食則直接影響到消費者利益,熟客通過大數據演算竟然是愈買愈貴,隨時會牽起沒完沒了的消費者權益維護的官司。
反壟斷這個議題無人能置身事外,連泡泡瑪特(9992)做「盲盒」這類沒新意的市場推廣手法也被抨擊。要知道阿里系統內淘寶天貓是平台,雲計算、金融科技、物流是整個系統運作的核心邏輯。
今日是金融科技,明天可能是雲,也可以是物流。陰霾蓋頂,誰說打擊只有一次沒有下次?
至於說百億美元回購,暫時都只能食花生,不要太認真。其一是現股價形勢進場回購,恐怕是泥牛入海,倒不如等到股價200元大關才入市保住氣勢。其二是股價由10月最高位309元,跌到現時210元,也比起新冠肺炎疫情最嚴重時的167元為高,但今次反壟斷的打擊,明顯比疫情來得更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