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不佳,消費市道自然也不佳,港人對此的應對方法,一是消費降級,另一就是北上消費。
這其中的幾個重災區,就是美容、水療、按摩、健身等等,我把這些放在一起討論,皆因它們的經營模式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賣套票,預先收錢。
近日,常有新聞報道相關店舖倒閉,有些還是規模不小的連鎖店。但就是小店,也不時被傳媒大事報道,皆因這必然牽涉到大量套票未能套現,造成許多苦主,自然會引起公眾注目。
發明套票的商人是天才,先收了錢,保證未來的收入。另一方面,顧客也享受到折扣優惠,正是一家便宜兩家著。然而,發展下去,漸漸出現了一個結構性陷阱。
套票之所以吸引到客戶,皆因有折扣。然而,公司營運和提供服務,是有成本的。當然,就是八折出售套票,也完全有賺,足以抵銷成本有餘。可是,推銷員,也即是「顧問」,也能收到高額的佣金,如果把這份錢也加上去,店舖的利潤便微薄了,除非生意很多很多,很大量,否則很容易虧本。
在以前,人們有錢,享受高質素服務,店舖毛利高,把這些成本打進去,顧客也能接受。可是現在消費降級,消費者把水分撇掉,因此,24小時的廉價自助健身店大行其道,據說還可以人臉識別,省掉員工。
至於美容、水療這些一星期一次的娛樂,人們索性北上消費。
現在講到第二個結構性問題:如果你是老闆,賣出了套票,收了現金回來,與後來的生意下滑,有著一個時間差。絕大部分做這些小生意的人,都不會有基本的會計概念,他們只懂得拿著一本cash book做事:賣出了套票便當作了收入,而不是等到票子兌了之後才記進帳內。
所以,業者會有一個幻覺,以為仍然是在賺錢,但實際上,已是在蝕本了,當他們發覺情況不妙時,手頭的資金已不足以完全「燃燒套票」後退場。
另一個很大的可能性,則是永遠有一絲希望的幻想,希望作出一些改革,可以扭轉局面,這死不認輸的幻想,也是企業家精神的一種……終於令到局勢惡化到不可收拾,只有狼狽關門,剩下一大堆壞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