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麗晶花園當年就已經設有游泳池。(資料圖片)
上星期本欄談論到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香港慶祝回歸25周年的活動演講,提醒特區政府:「要轉變治理理念,把握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這句語重心長的叮囑值得香港市民大眾反覆思考,在政府需要有所作為的時候,怎樣才是運用高效市場的最佳方法。
國家主席為甚麼用「高效」來形容市場?自從改革開放,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現在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估計在不久將來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隨後排名的日本、德國等等國家的經濟規模也相差甚遠。國家的發展不能不否認市場運作帶來極大助力,尤其在解決社會問題時,具有快速、有效和創新的元素。
在社會問題的解決上,「市場」的優勢有很多,第一是迅速。例如當年房屋委員會面對財政赤字,興建公屋的資金也不足夠,大量居屋回售給房委會,特區政府自己也自顧不暇,無法注資房委會,所以就將啲公營房屋的商場和停車場集合上市成為當年的「領匯」,即是現在的領展,即時解決當年的財政困難。商場和停車場在領展經年累月的管理下,不但推陳出新,繼續提供市民日常需要,還不斷迎合社會變遷。
「市場」可以節省成本,好像當年港英政府為了加快興建居者有其屋計劃,就引入私人參建居屋計劃(PSPS),由規劃設計開始,到營運管理,讓私人地產發展商的市場力量和智慧,加速計劃推行,位於九龍中心地帶的麗晶花園當年就已經設有游泳池,幾十年來在舊啟德機場旁邊保養良好。反觀啟德機場在1997年搬遷之後,直至近年才正式發展住宅項目。
在瞬息萬變的資訊科技年代,「市場」還能夠運用資訊科技解決新的問題,例如共享經濟就能夠將閑置的資源充分運用,達致到擁有者和使用者雙贏的結果。內地早就將共享汽車規範化,市民出行早就習慣用手機程式安排行程,司機的評價和紀錄具有透明度,提升服務質素,有需要時也可以選擇較為舒適的車輛型號。可惜香港政府在面對這些新科技卻莫衷一是,對於市場力量的新發展視若無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