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雞蛋殼放到廚餘回收點作回收,可以轉廢為寶,變成真正「復活蛋」。(網上圖片)
復活節剛過,大家家裡收集了多少隻復活蛋呢?其實我們日常吃完蛋後剩下的雞蛋殼,只要多走一步,放到廚餘回收點作回收,可以轉廢為寶,讓尋常雞蛋真正成為「復活蛋」。
據估計,香港消費雞蛋總量每日超過350噸,若回收所有蛋殼,不但可減少廢物量,蛋殼循環利用,更可創造商機。眾所周知,蛋殼含有豐富的碳酸鈣及微量元素,一般回收處理後可用作肥料、飼料。有日本蛋黃醬生製廠更利用蛋殼生產環保地板,香港亦有機構研發利用分離技術抽取蛋殼和蛋膜中的透明質酸、蛋白質,應用於藥物、護膚品及化妝品等產品。
除了蛋殼外,只要花點心思,其他廚餘也可「復活」成為新商品。有本地餐廳早前與大專院校合作,利用豬腩肉廚餘製造潤唇膏、手工肥皂及香薰蠟燭等產品,亦有香港社企利用蔬菜及水果皮等廚餘製作手鏈、頸鏈和耳環等飾物,賦予廚餘第二生命。
隨著政府近年積極推動市民參與減廢回收,香港的都市固體廢物回收率也逐漸上升,2023年的回收率增加了8%,其中回收作本地循環再造的廚餘約7千公噸。不過,廚餘回收仍需要各界支持才可持之以恆,煤氣公司上年便與一間科技公司合作,研發本港首創的煤氣型廚餘處理設備,有關設備原理是在攝氏75至85度的環境下,透過添加複合微生物菌,把剩食和廚餘進行生物降解,分解為水和氣等物質,令廚餘體積大幅減少超過九成,做到就地回收及處理,效率更高,亦節省運輸及處理成本,而且廚餘分解後更可變成有機肥料,轉廢為材。期望這些技術和設備可應用於更多不同場景,為香港源頭減廢出一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