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幣跌穿7.1的殺傷力及震盪力甚大。(資料圖片)
離岸人民幣兌一美元再跌到7.1水平,美國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實情可能是中國人民銀行想操控人民幣都有心無力。將香港發行人民幣央票變成常態化,對穩定離岸人民幣已於是無補,人民幣貶值勢頭不止,只會不斷推高離岸債息壓力,除非能持續找到愛國人士不畏貶值,異無反顧地不問價就買。
上星期國證金公司忽然下調轉融資費率80個基點,解讀為定向降息,希望減少借錢炒股成本,增加入市意欲,可惜這種刻舟求劍政策,股市不會再照單全收,幾天時間上證綜合指數到了2,800點都望門興嘆,股民最實際,孖展息減但抵銷不到丁點股價下跌的風險,借錢炒股只會輸得更多。
上星期香港政府講香港經濟,又是陳腔濫調歸咎過去兩個月持續出現的示威行動,衝擊了國際社會對香港未來的信心,也影響了外商來港投資的意欲,形容經濟情況將恐怖過沙士,淒涼過金融風暴。眾所周知,影響經濟的因素一如股市,都是錯綜複雜,高官們只用單一原因去解釋,能否解決到問題可想而知又是不能寄望。
中美貿易戰已從去年底影響了香港貿易,這點不是港府之流可以解決。固定資產投資同樣是連跌了三季,外商投資意欲一直被高租金所嚇怕,剛提出《逃犯條例》的初期,港元在沒有與美元有太大息差效應下,不斷試弱方兌換保證,試問誰是外資流失的「幕後非常犀利嘅大佬」?
確實連串的示威活動對消費造成沉重打擊,但本來和平示威,變成衝突,再急速演化成暴力,一個星期得一日的星期日,商舖都要落閘,又是誰之過。但商舖落完閘都有開閘的一天,現在最影響消費的,是每日看到的新聞,心情沉重,令人吃不下嚥,更枉論去大魚大肉吧。
事實上,6月份恒生指數升了不少,是去到7月中暴力事件升級,指數才急插,當中也涉及到中美貿易戰和人民幣下跌兩大因素。現時全球各地都不約而同地大力減息,投資氣氛非常差勁,豈能推諉因由。
人民幣跌穿7.1的殺傷力和震盪力甚大,恒指由高位7月累計跌了差不多3,500點,到上周二低位25,397點,之後反彈回26,200點,這段反彈只可說是超賣後的技術性反彈,反彈完成,8月內有機會再下試25,2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