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股上市手法層出不窮。(資料圖片)
昨天未生談及一家有疑問的主板上市公司,今天未生再談另外一家GEM新上市公司。
未生聽聞同事「娜姐」加入一個WhatsApp投資群組,群組中持續有人分享一些股票資訊。前兩個月,有人稱某家當時未上市的公司已經通過上市聆訊,並準備招股,甚至已安排了講座,講解如何投資新股,同時告知該未上市公司業務發展詳情,反應似乎也不錯,甚至稱只要在指定日期認購提供在證券行的認購證明,他們會安排認購者獲得認購數目的股權。
未生聽到之後,也非常懷疑其運作,感覺在找一些真實的散戶來湊夠GEM上市時需要100位股東的規定,以掩飾其「圍飛」的意圖。「娜姐」當時確實認購了,最後也獲得小量股權,未生不得不佩服這批人的厲害。
上市當日,股價也曾急升,但在某炒股雜誌「神燈」加持下,結果急跌至招股價上市收場,「娜姐」走避不及,最後平手沽出,輸掉手續費。未生通過招股書尋找蛛絲馬跡,終於了解大致脈絡。
該公司早在2000年前成立,初期從事軟件開發業務,在幾年後,公司轉型,改為從事與生物相關的業務,而業務發展範圍更擴展至澳門及中國等地,營業額約6,000萬元,盈利維持1,300萬元,勉強達到GEM的上市門檻。
在2015年,公司引入一組策略投資者,均與一個香港金融集團有關。根據證監會持牌資料顯示,該集團之員工背景有小部分來自中資,但更大部分是來自澳門及「Doctors」背景。按未生認知,他們會找到網絡及傳媒渠道,協助股票銷售。
但一家歷史有接近20年,業務也頗為穩定的公司,為何會有以上異樣的銷售方式?看完高級管理層情況大致也能理解。
根據招股書資料顯示,高級管理層包括創辦人及數位親友,其中創辦人姐姐曾在當時稱得信佳的公司、於1999年至2000年大幅炒作期間,擔任財務會計工作,了解炒作的整個過程。
而另一位男親友曾擔任紀律部隊的成員,在退休後,加入了一家大型地產上市公司擔任保安主管,但是他永不言休,努力開拓人脈,在2016年底似乎也兼職進入「Doctor」系,接連進入了系內兩家上市公司,擔任高層職位。
未生質疑,或許有人引介了該組策略投資者,由策略投資者提出,高級管理層亦同意下,使得有這一種合乎其邏輯上市「圍飛」加炒作方式。
未生看過多家上市公司招股書及比較表現,發現股東及董事出現以上提及的背景,因通常有「圍飛」現象,上市當日也有不俗反應,如果大家發現了,也可以大賭一把,但未生不太喜歡過分投機的新股,故在此拋磚引玉,讓大家去發掘這些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