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香港實行了電話實名登記,不過相信身邊不少朋友都有同感,每日收到的推廣電話、陌生可疑電話仍然不少。有很多會冒認銀行機構、保險公司借機推廣,筆者曾經試過與相關機構求證,發現大部分都是冒認居多,只要你問及致電人士名稱及職員編號,大部分會即時掛線。
身處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雖然享受不少科技帶來的方便,不過亦要面對不少風險。在處理物業租賃上,亦有可能遇到電騙的機會,曾從租客口中聽說過,平時一直與業主以通訊軟件溝通,因業主長居海外亦交流不多。突然某日業主透過軟件通知租客,把平常的交租帳戶改為存入另一個銀行帳戶。租客見帳戶持有人名稱與業主不相同,感覺有點可疑,最後透過業主香港代表與業主直接求證,始發現原來遇上網絡騙案,幸好未有任何損失。
事主至今仍未能確定是自己的電話被黑客入侵還是業主電話的問題,不過這類個案反映了網絡騙案的風險,騙徒會利用電話、電郵、通訊軟件、假網站等,騙取當事人的個人資料或財物,特別是處於人工智能的年代,電腦可以簡單模仿他人的聲音語氣,真假難分。
我們亦不應因此避免接觸新科技,當遇到可疑的電話、訊息、網站,小心求證不妄下判斷,提高警覺,就可以大大減低相關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