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匯指數上周五升至113,是2002年以來最高,其他主要貨幣急挫,商品市場亦大跌,紐約期油上周五單日瀉逾5%。美匯指數進一步加快上升,主要由指數權重貨幣下跌推動,當中英鎊兌美元跌至37年低位。英鎊大跌觸發點是英國政府祭出巨額的減稅和刺激方案,單是減稅規模已達450億英鎊,力度是1972年以來最大,預料整個刺激措施在未來5年投入1,610億英鎊,故英國財政部同時宣布2022至23財年發債規模由原先624億英鎊,大幅增至1,939億英鎊。
市場憂慮英國政府債務急增,如此龐大的國債發行規模是當前債市無法承接,最終或要靠英倫銀行重推QE購債,代價就是貨幣貶值。在去年7月當中國人民銀行宣布全面降準以支持中小企對抗通脹,為全球央行「放水抗通脹揭開序幕」。然後到歐洲央行一邊加息、一邊重啟量寬以壓低南歐國家債息。再到英國一邊加息、一邊推巨額刺激措施以舒緩通脹壓力。在措施公布後,市場估計英倫銀行將於11月大幅加息1.75厘,部分券商甚至預期英倫銀行有機會進行緊急加息,並且最快在本周進行,以抑壓市場恐慌。
作者為FSM(香港)投資組合管理及研究部總監。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