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市場早前出現了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中一個極端例子是,阿根廷央行被迫將其政策利率從27.25厘,上調至40厘,以阻止貨幣貶值,令投資者擔心新興市場前景。
土耳其里拉及俄羅斯盧布亦大幅貶值,2018年首4個月分別下跌8%及10%。此外,印度盧比及印尼盾同樣受壓。某些市場人士甚至將有關調整與2013年新興市場動盪(即退市恐慌)相提並論,但我們認為投資者無需過分恐慌。
每個市場均須面對環球力量的衝擊,亦要承受國內環境的影響。在環球力量方面,美元強勢可謂這次波動的罪魁禍首。由於美國加息吸引更多資金流入美元資產,從1月中旬至本月初,新興市場貨幣指數下跌了6%。而依賴外國資本緩和經常帳赤字的經濟體往往較為脆弱。例如阿根廷就面對通脹高企,按官方數據高達25%左右,重燃市場對危機蔓延的擔憂以及對該國無力償還債務的恐懼。
相比之下,由於通脹溫和及經常帳穩健,南韓、中國及泰國等多個亞洲市場的貨幣貶值幅度不大。投資者亦不應對新興市場失去信心,反而應積極尋求回報及管理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