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隆成金融網站。
上星期編輯特意向未生詢問是否需要寫對隆成金融(1225)遭證監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據勒令停牌的看法,未生當時認為需要再看文件才能決定。因為以上原因,未生翻閱《證券及期貨條例》,發現證監會的權力非常大。正如引用的8(1)條,只要上市公司公開發布任何「虛假、不完整或誤導性」的公告、通函或陳述,又或是「維持一個有秩序和公平的市場是有需要或合宜」,再者就是「為維護投資大眾的利益或公眾利益起見」又或是保障一般投資者是停牌是「適當」的,就已經可以勒令公司停牌。
未生認為,證監會指出,2015年10月26日的通函「重大失實、不完整或錯誤引導資料」,主要是用於證券投資的金額似乎較供股的各項用途中提及之金額不符,至於「符合投資大眾或公眾之利益」、「保護本公司股份投資者」,則和該通函指出「大比例、大折讓」供股,是「實屬公平合理,且符合本公司及股東整體最佳利益」有關。很多人有誤解,認為「老千股」沒有甚麼值錢資產。
隆成金融是否「老千股」留待大家決定,但該股因為長年累月供股,資產實頗為豐厚,但因為觀感極差,導致股價長年大幅度折讓。綜合年報及供股文件,其現金和債項大致持平,另持有超過7億元的投資,包括中國集成控股(1027)、成安控股(8352)及一堆在港上市的證券,以及約11億元的貸款及數千萬元的物業,合計約20億元,就算以一半價格轉讓出去,亦有接近10億元,以現時市值不足3億元來看,其清盤價值不言而喻。
按《證券及期貨條例》212條、以及303至305條,如證監會覺得將該法團清盤,就維護公眾利益而言是可取的,即可以提出清盤呈請,並向港交所(388)進行通知,並向有關人士索償並凍結資產,但只視乎他們的取態,但這似乎已太遲。如果證監會早20年能夠對老千股嚴肅處理,使部分高管認為,監管當局不會影響他們的「發財大計」,才會導致現時垃圾股遍地,幸而遲到好過無到,但這只是開端。
近日未生尋回《大時代》翻看,劇中指逾40年前的情況和現在相若,豺狼現晒形、垃圾股瘋狂集資,最終方進新以激進手段擊倒陳萬賢,股市重得太平,究竟證監會是否能像方進新一樣處理問題?似乎陳家強局長最近指出,老千股「佔大市成交、市值不大,而且大家都知道」已告知答案,但他仍未明白這堆股為數不少,已嚴重影響市場觀感,希望他能正視問題,快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