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3-24 04:28:41
日報

最絕望盈警

分享:
最絕望盈警

天星小輪是香港標誌之一。(資料圖片)

穿梭於維港兩岸過百年的天星小輪,盛載著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和歲月印記,見證香港政經變遷。可惜在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情蹂躪下,香港政府由最初保持受控,到漏洞百出,把關不力,直至第五波變種病毒大爆發,即陣腳大亂,只懂一刀切收緊防疫措施,不曉針對源頭精準抗疫,百業蕭條,遊客絕跡,香港儼如死城,GDP下滑,失業率飆升。昔日熙來攘往的尖沙咀碼頭變得水盡鵝飛,天星小輪默默見證著,代價沉重。

 

今個霧春3月,見得最多的不是人而是上市公司通告,業績公布高峰期,鋪天蓋地都是盈警,文字通告總是匆匆幾行字輕輕帶過,少有感動人心,惟上星期看過的一份盈警通告,卻是有生以來最令人感到揪心難過。來自天星小輪一份新聞稿,題目第一行是宣布委任新總經理,本來值得恭喜,副題卻是「天星小輪2022年1丶2月份載客量銳減73%」。第一感覺是新任總經理周卓賢面對的考驗肯定十分嚴峻,是臨危受命。

營運舉步為艱,所受打擊比當年重置中環及灣仔碼頭更慘烈:數據顯示,今年1丶2月天星小輪兩條專營航線的載客量合共只有100萬人次,僅為2019年同期的27%,門堪羅雀。

今年,天星小輪載客量只有957萬餘人次,較社會事件前的2018年(1,965萬餘人次)及疫情前的2019年(1,797萬餘人次)分別挫51%及46%。載客量銳減,票務收入更慘不忍睹,新聞稿上用「過去一年一直以債度日」形容之。疫情第五波,乘客流失更「低處未算低」。過往旅客佔乘客量的比重近五成不在話下,本地乘客量亦不敵多年來持續新增的過海地鐵及巴士線對業務競爭帶來的衝擊,漸漸淪為被遺忘的「公共交通工具」。

adblk7

天星虧損過去廿年利潤總和

經歷自2019年6月以來長達30個月的震盪,期間天星小輪累計虧損超過7千萬元,相當於過去廿年利潤的總和,成為負資產,形同被一鋪清袋。這份最慘通告,可謂一字一淚,相信沒有人願見的。

成立於1898年的天星小輪,曾經是香港最具代表性的標誌之一,乘搭天星小輪遊覽維港兩岸不單曾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譽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更是全球其中一項最優質價廉的觀光旅程。在公共交通布局又被全面邊緣化的境況下,能否渡過這個難關,現時完全依靠舉債以應付日常營運開支,每月收入甚至連員工的薪金也抵不上。更苦不堪言是,港府政策傾斜已不利於天星小輪的生存,其他港外線渡輪得到政府的資助,但由於天星的「獨特性」並未受惠,很不公平。已屆山窮水盡的天星小輪,難道港人真的再不在乎、真忍心見證天星消亡?太慘不忍睹了,試問情何以堪! 
逢周二、四刊出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