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22-09-26 04:29:06
日報

歐洲工業或被迫遷移?

分享:
歐洲工業或被迫遷移?

自俄烏事件爆發,歐盟刻意在能源及經濟上與俄羅斯脫鈎,使歐盟陷入能源危機。8月德國生產物價指數(PPI)按月及按年分別升7.9%及45.8%,升幅前所未見,同時反映企業營運面臨挑戰。每況愈下的是,俄方於9月初宣布無限期關閉通往德國天然氣管道,令歐洲天然氣價格攀升,進一步推高歐洲企業生產成本。由於俄烏事件後,歐俄之間互信受侵蝕,故即使未來雙方能達和解,合作關系亦難復從前。據了解,俄羅斯已逐步把售賣能源重心轉移亞洲,且以大折讓三成價格出售,反映俄方決心退出歐洲能源市場。至於歐洲能源目光亦已轉移北美洲及中東等地區。在能源供應鏈大轉移下,歐洲能源成本變得昂貴無可避免,長遠料對經濟帶來不可挽回衝擊。

adblk6

面對歐洲能源成本持續高企,尤其是對一些能源消耗較大重工業影響更大。從現時發展推斷,在失去能源成本優勢下,最終或導致大量歐洲工業撤離。至於撤離的工業生產線將會移師何處?不排除是美國或亞洲。美國與歐洲經貿關係密切,加上能源充足,似是工業遷移的較佳選擇。不過,由於工業需要龐大勞動力,似乎亞洲更具優勢。據世界人口時鐘統計,2022年亞洲地區人口佔全球總人口佔比達六成以上,勞動力條件充足,且若以入息中位數衡量的工資成本比較,亦遠低於歐美等發達國家,料對歐洲工業遷移具吸引力。此外,大部分亞洲國家早具備良好工業發展條件,若未來獲俄羅斯能源供應,將是如虎添翼,長遠可望進一步發揮亞洲工業潛力,帶動經濟持續發展。 

以上純為個人意見,不應視為推介投資任何產品。投資涉風險,產品或大幅波動,應詳閱風險披露聲明再作決定。作者為恒生銀行投資產品及顧問業務主管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