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了一則非常有趣的新聞,據報某中國專家認為比亞廸(1211)的負債偏高,有機會成為下一個中國恒大集團(3333),可謂語不驚人誓不休。他還提到比亞迪財務成本增加,有機會為了應對負債而削減各種成本,影響品質和服務水平云云。
若報道屬實而記者沒有坑他,看來這位專家只根據表象來做判斷,根本沒有細看比亞迪的負債結構,甚至不知道每年的利息收入比利息支出還要多。例如今年頭9個月兩者分別是17.42億元(人民幣,下同)和16.72億元。利息收入足以抵銷利息開支。就算撇除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只佔期內收入0.3%,微不足道,何來影響品質之說?
當然,單看資產負債表幾個大數真的嚇人。截至今年9月底,比亞迪總負債5,954.57億元,同期總資產7,642.6億元,兩者相除後得出的資產負債率高至77.9%。即是說,比亞迪接近八成的資產是靠負債來融資,股東權益只佔兩成。再講,此比率在近年持續上升,2019年只是68%,5年間上升了9.9個百分點。總負債金額也一樣,2019年只有1,330.4億元,5年間增加了347.6%。
正常嗎?看看同業特斯拉的同期數據,截至今年9月底的資產負債率遠低於比亞廸只有41%,而且在近5年持續下降,2019年高達76.4%,5年間下降了35.4個百分點。雖然總負債金額於期內增加了87.6%,但與總資產的249.3%來比較,負債增長相當克制。
這麼說,比亞廸負債豈不是有問題?接下來就要細看負債如何構成。截至今年9月底,有息借款合共303.5億元,只佔總負債5.1%,而且手頭現金充裕有663.19億元,足以抵償債務。總負債佔比最大是39.9%的應付帳款,金額有2,375.2億元。這些都是欠供應商的無息帳項,不會產生財務成本。
佔總負債第二大是25%的其他應付款,金額有1,486.91億元。值得注意,金額這樣巨大,但財報沒有清楚解釋是甚麼,只在附註中列出大部分為「外部往來款」,而且自2022年開始大幅飆升過千億至今。一般來說,其他應付款是與主要業務無關的應付款或暫收款,從2022年的財報附註推斷,估計是添購設備的欠款和質保金。比亞廸近兩年的固定資產大幅增加了過千億元,這樣解釋似乎合理。
接著是佔總負債6.6%的合同負債,即是已收或應收客戶對價而應向客戶轉讓商品或服務的義務。簡單來說,就是客戶預付的訂金。與應付款一樣,這些負債是不會計算利息,所以沒有財務成本。
總括來說,比亞廸主要是利用供應商和客戶的資金,再加上外部借款和盈利滾存,來為固定資產融資。其負債風險不能與恒大同日而語,只要賣車銷量持續增長,供應商樂意繼續供貨而客戶持續購買,就等於為比亞迪提供資金。其實那位專家捉錯了重點,比亞廸的問題不在負債而在獲利能力低。例如去年的淨利潤率就只有5.2%,每100元收入才淨賺5.2元,與特斯拉的15.5%相去甚遠。
這宗新聞給我們一個啟示,就是要學會獨立思考,不要盲目和全盤相信專家,然後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