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旅遊業帶來沉重打擊,跨境旅客幾乎「清零」,如何讓香港國際機場在疫情後再次騰飛,是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中,不少委員關注的議題。全國政協常委唐英年、黃楚標等14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集體提交了《關於在香港國際機場實施「一地兩檢」的建議》的提案,希望推動「一地兩檢」在本地機場落實設立內地口岸區,無縫接入全國空網。對於這個破格的建議,筆者非常認同。
香港國際機場對香港以至整個大灣區,均起著重要作用。在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香港機場貨運吞吐量480萬噸位列全球第一,旅客吞吐量7154.3萬人次,排名全球13。機場也在不斷擴建,由城市機場轉為機場城市,大型航天城項目將在2022至2025年分階段完工,三跑道系統預期在2024年全面啟用。十四五規劃中,中央政府支持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定位,足可見香港國際機場的重要地位。
香港機場是重要口岸,隨著硬件不斷提升,日後每小時處理航班數、客運量、貨運及航空郵件總量將顯著增加,但要發揮樞紐效應,實現騰飛,需有「破格」之舉,如在三跑系統落成前實施「一地兩檢」,使香港機場可與未設航空口岸的內地機場開闢航線,提升香港與全國空運網絡的互聯互通,使香港國際機場的中轉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與此同時,也應同樣用「破格」思維簡化現有陸路及海路口岸出入境程序。2019年,國家放寬外國人免簽政策,共有23個城市、30個口岸對53個國家實施過境144小時、72小時免簽。於香港而言,亦優化了入境外國旅遊團進入珠三角地區和汕頭市144小時免簽,增加了入境口岸及擴大停留區域。若特區政府能配合好該政策,廣東省以外口岸以香港國際機場為入口,廣東省口岸則以各陸路、海路口岸為入口,全面簡化海陸空口岸的出入境程序,將大大便利一般市民和遊客,有助旅遊業界開發更多針對外國旅客的「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吸引更多海外旅客訪港及經港遊內地,促進香港經貿、旅遊發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疫情肆虐之下,通關被一再擱置,希望政府能盡快控制疫情,爭取早日通關復航,更應未雨綢繆、盡早規劃疫後的便利通關,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城市旅遊樞紐及「一程多站」示範核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