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將公投決定是否以主權貨幣取代現時的貨幣供應。 (資料圖片)
土地大辯論要抖一抖,今日想擴闊一下「國際視野」,講講瑞士兩日後一個有趣的公投,決定是否以主權貨幣(sovereign money)取代現時的貨幣供應。
好難明?牽涉到部分儲備制度(fractional reserve system)的確幾複雜。如果你將100萬元存到銀行的支票戶口,銀行會將部分留作儲備,剩低的就會以不同途經去賺取利潤。例如,銀行可以將你的100萬元借出去俾第二個人買樓,又或者銀行可以買入債券之類的投資產品。
就當銀行借錢俾我買樓,我將筆錢轉帳到賣家的支票戶口,而賣家幫襯果間銀行,又會將存款一部分留做儲備一部分拎去賺錢……如是者一輪又一輪的存存借借,成個銀行體系的活期存款總額增加會超過100萬元,而由於活期存款係貨幣供應一部分(因為可以隨時提款使用,同現金類近),銀行體系就好似「無中生有」,令貨幣供應不止中央銀行印出來的銀紙,更包括大家戶口顯示的銀碼。
所謂「部分儲備」,就是指銀行體系的儲備只是活期存款的一部分,若果人人一齊到銀行提取活期存款,銀行相關的儲備會唔夠錢找數的。
瑞士個公投想點改革?簡單講,銀行接收存款之後,要全數交到央行手上成為「主權貨幣」,銀行只負責托管,活期存款百分百等如儲備。銀行要借錢出去做生意,就要靠定期存款或其他資金來源。
建議更激的一部分,是央行發行貨幣不用購入資產支撐(如黃金、美債),可直接將發行的貨幣交到地方政府甚至市民手上,需要刺激經濟時就多印銀紙,需要降溫時就從戶口中扣錢,繞過整個銀行體系。
改革是好是壞?其目標之一,係完全防止部分儲備制度下有可能出現的銀行擠提,但其實存款保證制度之下銀行擠提已經極少出現。
最近一次金融危機,根本無關活期存款被擠提(活期存款佔銀行資金來源的比例其實愈來愈低),而是銀行其他資金來源出問題。建議令活期存款冇得做,銀行唯有用成本更高的方法去揾資金,借錢結果只會更貴。最慘就係央行,無啦啦有向政府市民直接揼水的大權,獨立性會好難維持,無可避免成為政治角力的工具。
仲有一樣諗唔通:貨幣供應和銀行體系如此複雜又技術性,要同市民大眾解釋清楚已經不容易,以公投yes or no做決定又是否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