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專欄作家為博取眼球,語不驚人誓不休。其中一位小弟特別欣賞,當過往十幾年樓市升值時,他預測將會大跌,講了差不多8、9年,終於跌了。現時恒生指數跌至1997水平,該大師又話4萬點。其他名不經傳如小弟更不勝數,其實成日講獨立思考,作為散戶投資者,市場雜音眾多,該如何選擇一個合理而客觀,除掉情緒的判斷呢?小弟用此方法2008金融海嘯後all in港樓,2013年投資馬來西亞吉隆坡及日本,避開了內房債年息雙位數的誘惑,2023年頭盡放港樓,不是沒有錯過,算是贏多輸少。
這就是稻成和夫的「私利抽離思考法」,名字是小弟改的。故名思意是以第三者角度看事件,將複雜問題簡單化,以港股為例,外資大行講到明撤資,而且配合行動,每天放你多一些,恒指9連跌,中央2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以現時香港親中遠西方策略,如你是大行見中央買內地A股連帶動港股抽二千點,你會反手追入還是講聲唔該在高位再沽?如你一股港股都無,而全球股市也可投資的,你會否選擇港股?本欄沒有答案,但作者本人沒持有也不打算持有港股。
港樓呢?為何現時港人食個晚飯也上深圳?為何香港人工地價比深圳高三,四倍,憑甚麼?憑「不同」,現在愈來愈向北仿效,甚至某些官員講話更過之而無不及,沒有好壞的判斷,只是客觀的事實,如你沒有持有港樓,也沒有自住需求,單純投資決定,你會投港樓一票嗎?希望各位讀者能反覆練習這種思考方法,不妨每天一問,畢竟這是影響一生的決定,值得倒走自己的一杯水,去作一個真正客觀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