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環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陷入衰退,從事傳統實業的舊經濟企業可謂首當其衝。所謂有危就有機,一眾以科技為主的新經濟企業今年未見受重大打擊,部分更受惠疫情而盈利創新高。年初至今,偏重科技股的納指已升逾兩成,標普500指數僅升約4%,可見科技股今年表現相當強勁。部分美國上市的科技股年內大升,有的升幅逾一倍,令不少希望搭「順風車」的投資者擔心會「接火棒」而有所卻步。
如以估值計,美國科技股估值絕不便宜,現水平股價甚至可能已反映明年或後年盈利預測,希望短炒的投機者而言,現水平入市風險的確十分高。但對於長線投資者,如果以科技企業5年後的盈利預測為入市基礎,則可能有另一種看法。大家可能會認為筆者將龍門搬至5年後實屬「講晒」,但由於科技大趨勢已鐵定為未來十年全球大方向,無論企業、政府,以至日常生活對於科技的需求及依賴性只會有增無減。例如2008年iPhone面世時,Apple股價只有約13美元,一年後升至約27美元,2014年其股價已升穿100美元大關。長線短線,悉隨尊便。
作者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投資涉風險,本文不構成證券買賣招攬或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