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報道說: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加上訂單不足,在12月底,廣東、浙江、山東地區部分紡織、印染、化工等產業傳約有六成企業或停工提前放假,行業人士甚至表示為「史上最長假期」。
人類在「衣、食、住、行」四件事當中,最先解決的,是「衣」。1589年,英國牧師William Lee發明了針織機,十九世紀的「盧德主義者」反對用紡織機來取代工人。勝家衣車則在1851年發明,1889年,它開始生產電動衣車。我小時候家裏,還有一台勝家衣車。
看粵語長片,六十年代中期的香港,西裝還可以典當換錢,但到了七十年代,明顯地衣服已不再是「資產」,八十年代,銅纙灣有名的「七記」已在出售大量幾元一件的衣服了。
按:現時「七記」只在九龍城有店子,幾層高,款式隨時多過H&M,英文名叫「Seven Kee」,在「時裝界」大大有名。
1962年,巴菲特買入了一間超值的紡織公司,名為「巴郡」(Berkshire Hathaway),但價格便宜敵不過時代洪流,由於在美國,紡織已是夕陽工業,巴菲特唯有黯然把它轉型為投資公司,and the rest is history。
七十年代,香港是紡織中心,唐英年、田北俊的父親,楊元龍,以至於「麗新」、「南豐」等等,都是賴此起家,因此才有陳寶珠飾演的「工廠妹萬歲」,而理工大學的紡織系是神科,世界級的時裝設計師譚燕玉(Vivienne Tam)亦是其學生。
隨著紡織業的沒落,紡織系從神科變成了水泡科,而我記得在八十年代,一本很流行的專期刊,由宋凱沙當主編的《亞洲紡織月刊》,有一期說紡織業正在「dy(e)ing、shrinking、finishing」,這正是紡織業的三項主要工序,恰好地把狀況形容得淋漓盡致。
香港紡織業的沒落,主要是移往了珠三角,至於長三角,則在十九世紀已有了這產業的傳統。然而,隨著沿海省份的快速富裕,紡織業內移到內地省份,以越南、柬埔寨這些貧窮國家,應是不可避免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