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6-12-01 06:00:00

與時並進 的財技歷史

分享:
上市公司用不同財技搵錢。圖為交易大堂。(資料圖片)

上市公司用不同財技搵錢。圖為交易大堂。(資料圖片)

身為Libertarian,意識形態上,我是認同市場比起人為監管更為有效,其中一個原因係市場中人是市場參與者,想法推陳出新,總比官僚監管人員先行一進。有賴這班人找到金融市場漏洞,鑽空子賺錢,監管機構才會有方向去堵塞或改善,雙方關係是互動,倒是有點像驢子面前掛蘿蔔的比喻。

某賭股曾有一手神奇可換股債券,條款奇怪之極,沒有兌換價,只有換股比例。概念上來講,換股比例是按「當時發行股本」的若干百分比增加。當時發行股本,係條款的關鍵字眼。因為每換一次股,股本就會增大,「當時發行股本」的基數就會擴大,所以當你愈發行得多,數學上是按照geometric sequence指數式累加上去。到最後,股本增加之多,可以十倍計,後來這一招就被堵塞了。當時想出這條點子的前輩,有幸跟他共事過,但我也是最近暗敲側擊才知這是他的大作。

adblk6

又例如大比例大折讓供股,一般大比例大折讓供股都要過特別股東大會才能進行,如除淨、俾錢及新股入戶等往後操作。當年又是不知哪一個天才想到,先把股票除了淨,再舉行股東大會。因為除了淨的股票,市場流通量會縮小,所以除淨後只要相對平日較少的資金,已經可以推高股價。先除了淨,股價在短時期容易夾高,再「莫名其妙」地無法通過特別股東大會,那麼股價就有除淨挾高那一刻的畫面,卻最後不必付錢埋單供股。至於除淨變「細」了股價,理論上會按市場供求回歸均衡價值,簡單講,即同枱食飯,各自修行,要自己執生了。

再舉一些「一般性授權配售新股」的例子,現在由公司出通告公告「一般性授權」,由股票正式搞了一大輪文件和deal make,至新股出台落戶是有時間上的限制,約兩星期左右。又有天才想到怪招,把整個時間延長至數個月,甚至長到一般投資者都遺忘了。好處在於,股票的股本不必短時期直接增大,容易炒一點,當有「大製作」爆升出現時,這手股票才不經意地印了出來,兵分幾路沽出來,讓人防不勝防。同時,也避免了有人不「保持隊型」,太早印股會有人中途偷沽的情況。又例如「一般性授權配售新股」,可以加加減減,變相以可換股債券方式進行,你又聽過未?

adblk7

這些東西都是歷史,可以當做趣味參考,也順道學學前人智慧,因為這些伎倆已經被封印起來。現在畢業生或行外人,講起ibanker都係只見到吹水好勁的一面。在我眼中,真真正正最強的ibanker或deal maker,至少要熟讀這些知識和知道遊戲玩法,擁有這些「度計」的能耐和遊走規則間的本事,而不是純靠吹水同識人。現在賺大錢和與時並進,ibanker只怕要想出一些新的方法和門路了。  

 

作者為兼職上市公司ED(Executive Director),正職係90後廢青、偽文青  https://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逢周二、四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