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界在2022年的最後一個月取得核聚變技術的歷史性突破——美國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利用氫燃料,成功進行一次核聚變實驗,把兩粒氫原子聚合一起從而釋出能量。今次突破了「能量投入大於產出」的樽頸,意味著這種潔淨、高效、取之不竭的能源變得可能。
縱然距離使用氫原子進行核聚變量產發電仍有漫長的道路,但使用氫氣作為潔淨能源,卻已有普及的趨勢。據國際能源署(IEA)的報告,不少國家視氫氣為石化原料的最佳替代品,現時全球17個國家已公布氫能源發展戰略。
事實上,內地早已投入「氫」市場,是現時世界最大的製氫國,年產約3,300萬噸。今年3月,國家發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立供應鏈和產業體系,氫燃料電池車輛達到約5萬輛,部署建設加氫站;到2035 年,構建涵蓋交通、儲能、工業等領域的多元氫能應用生態,可見內地的氫市場、氫經濟大有可為。
另外,香港政府在2021年亦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而在氫能應用方面,計劃與專營巴士公司合作試行氫燃料電池巴士,今年中已有巴士公司引入雙層氫能巴士作試驗用途。
至於氫氣的上游供應方面,香港比其他地區更具獨特發展優勢。事實上,現時千家萬戶每天使用的煤氣成分中,有約一半是氫氣,加上目前遍布全港的煤氣管網建設已非常安全、成熟,長逾3,700公里,日後發展加氫站時,只需接駁煤氣管網即可抽取氫氣使用。另一方面又可省卻運輸氫氣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確保供氫的穩定及安全。隨著氫能發展的技術漸趨成熟,廣泛應用指日可待,氫氣將擔當能源轉型的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者為煤氣公司企業環境社會及管治總監/企業事務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