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間獲金管局發出虛擬銀行牌照的營運商,陸陸續續正式開市或試點營運,觀乎多間策略,初期似乎都是以提供高息作為招徠。
同一時間,本港傳統銀行反而沒有高度戒備,部分更將定期存款利率調低。在目前的經濟及市場環境,虛擬銀行的開業是否處於不利時間?一方面,市場可能仍然存在交易對手風險,在銀行同業間獲取資金方面,亦可能受到有一定制肘,並且令到港元資金因為需求向上而更加緊張?而同一時間,普羅市民此時此刻對虛擬銀行的接受性,會否同樣受到影響?
或者,時間會證明及改變一切。撇除短期的市場問題之外,往後更重要是全球央行量化寬鬆的環境下,香港銀行的資金會否變得更充裕?
而同時間,極低息的情況下,市民對投資意欲總會增加,相比網購,投資產品及網上投資平合的比拼,可能是虛擬銀行較傳統銀行優勝之處,尤其是好幾間大型傳統銀行的虛擬或網上銀行服務功能,談不上是相當突出及獨具賣點。
近月,港元匯價表現相當之強勢,任何稍為有邏輯的分析,都會是合理的。金管局怕銀行利率不能進一步下調,更擔心銀行體系流動性不夠充裕,於是乎首次減發票據,將會導致銀行體系結餘回升至七百多億元。
純粹減發票據導致的結餘上升,其實是不涉及新增資金流入,皆因貨幣基礎是不會增加。但說時遲那時快,減發票據導致結餘上升開始反映之際,港匯持續強勢,並要勞煩金管局承接美元沽盤,貨幣基礎今次亦一併增加。
撇除拆息往來走勢高與低,目前最大問題在於錢會否再如十年前左右不斷大量流入?似乎,外界傾向有保留為多數。
一方面,香港的資產價格更貴,但企業盈利前景較之前不樂觀之餘,最重要當然是經濟問題太過有隱憂。另一方面,現在沒有當年中國4萬億元人民幣的刺激,吸引大量資金慕名而來。君不見,其實十年前左右,新增了一批國際金融機構到港找機會,但現在很多消失了。
最後亦是最重要的,就是香港本身的問題,這個城市已太政治化了,甚至被最少兩家評級機構指原有優勢不再。
到底,稍後幾個月的本港資金流走趨勢,會否就是外資對香港前景的預示?但倒轉來看,中資不少資金上的調配,其實也可以將結餘推高,令外界以為有真正外來資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