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A股上周三暴跌,近80點的跌幅,使得上證綜合指數創出了年內新低,而內地賣方大咖高善文博士關於「去槓桿之殤」的演講,也使得市場對於去槓桿的擔憂達到了高潮,雖然上周四在周邊反彈,以及「降準」(調低存款準備金率)傳聞的刺激下出現了大幅反彈,但整體市場情緒依然不穩。
上周五收盤後,中國人民銀行宣布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把「AA」級企業信用債納入其中。有人說,這是人行在為有毒資產背書,2A債是否是有毒資產,這可以討論,但顯然,央媽是感受到了債券市場的悲觀甚至絕望情緒,開始出手試圖去提升債市的風險偏好。只不過,這能起到多大的用處,能否扭轉市場情緒,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因為我問過身邊好幾個做債的朋友:「你們會因此而去買企業債嗎」,沒有一個人願意給我肯定的答案。所以,如果一定要我給個結論,那我認為,最起碼對於A股來說,僅憑這一消息還難以扭轉市場的頹勢。
周末還有一個行業的消息,我覺得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發改委、財政部、能源局三部委聯合發文光伏新政。「史上最嚴苛政策」、「急煞車」、「一夜入冬」、「光伏531新政將造成毀滅性打擊」,只要看看媒體的標題以及光伏人士的哀嚎,你就能知道此次光伏新政的內容了。補貼壓力過大,是推出這一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2017年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缺口近千億元人民幣,其中大部分是光伏,因此可以預計,降低補貼,平價上網將成為未來光伏行業的發展趨勢。而且不僅如此,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個信號,其他依靠補貼為生的行業,比如新能源車,很可能也會面臨著同樣的壓力。我很少談行業,但最起碼在短期,光伏和新能源這兩大行業的股票,你要小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