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不是一切,除錢之外,還有「軟實力」,也即是「面」,同樣重要,所以很多人發財之後,便要立品,企圖得到面子,以配合自己的財富身份。
最簡單也最歷久不衰的作法,當然是慈善,但這實在成本太高。香港的第一大慈善家應是李嘉誠,歷年來捐了超過300億元。我估計,他的真實身家,沒有1萬億元,也有幾千億,捐幾巴仙的身家,其實都幾重皮,沒有太多人願意負擔。
再說,以李嘉誠的身份地位,縱然不捐錢,也不會影響到其面子。但這是特例,不在本文討論之列。
不過,要玩捐款,有時也不一定如願。我認識有朋友,作為股票莊家,想捐錢給香港大學,香港大學想一想,還是拒絕了。當然,世上還有其他的機構,是接受冠名捐款的。
這證明了,捐款給甚麼機構,以及對方接受不接受你,也是面子的一種。例如胡應湘把「合和實業」的股份,送給母校普林斯頓大學,袁天凡蓋了母校芝加哥大學在香港的大樓,都是面子的表現。
如果玩慈善捐款,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入慈善機構,除了可以獲得主席、總理之類的位子之外,還可以認識朋友,要知道,交朋結友也是面子的一種,而且認識了朋友,還可以多做生意,甚至可以騙騙財,有時候,一本可以賺得數十利。
不過,加入慈善機構也要講面子,聽說最有面子的是東華三院和保良局,前者由於太有錢,講明要加入者必須參加慈善活動,不准付錢了事。
有關這兩個機構,最有名的,當然是《歡樂滿東華》和《星光熠熠耀保良》,在我還有看電視的年代,也有捐過錢給它們。不過據說當日捐款多少,早已被人「圍飛」圍乾了,因此必然會破紀錄,電視觀眾的捐款,只是錦上添花而已。
如果你有本事,也可以一毛錢不花,也能加入慈善機構,只要你能找到朋友捐款,滿足配額,便可免費當主席、總理了。
更經濟實惠的,是加入扶輪社、獅子會之類,會員有大量專業人士,也是擴大社交,增加面子的良方。我雖沒有任何慈善機構的身份,但也不時在盛情難卻之下,參加相關的飯局,通常難免作出小量捐款,「飯錢」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