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華說過:「為咗下一代,唔好有下一代。」這可能是很多香港人的心底話。
政治的紛爭、教育的壓力以至樓價的瘋狂都令不少年輕夫婦打消對生兒育女的念頭。
政治的紛爭可能源於「外國勢力」,教育的壓力可能源自虎媽的心魔,這些困難不易解決,但樓價的瘋狂,大家卻認為政府有能力去處理。
除了口講增加供應之外,政府不斷推出目的在調控樓市的加辣措施,先有買家印花稅、額外印花稅,金融管理局又不斷的收緊樓宇按揭成數,近日金管局又再度出招,推出三項物業按揭逆周期監管措施,目的在「減低銀行信貸風險,以維持銀行體系穩定。」
儘管政府出招無數,樓價卻繼續瘋狂上漲。2009年我博士畢業時,中原指數大約是60,最近指數已大升至接近160水平,幾乎是當年的3倍。
剛在金管局出招後推出的新樓盤海之戀的發展商更指,累計錄得過萬人次參觀,一個面積只370方呎的細單位,呎價便高達1.6萬元,樓價則接近600萬元!
作為投資工具,這10年裡香港樓的回報,的確比大部分其他投資選擇要高。不過,與很多其他投資工具不同,買樓的入場門檻較高。樓價愈高,入場門檻(即首期)亦愈高。
以海之戀那個接近600萬元的「細價樓」為例,一成的首期已是60萬元,是不少剛畢業大學生不食不住整整3年的人工。除了樓價上升之外,政府收緊按揭成數的辣招,亦有提高樓市入場門檻的後果。
雖說首次置業的按揭成數限制沒有那麼嚴謹,但不少人亦可能只可做六成按揭,亦即是要一次過付出240萬元的首期。
筆者沒有相關數據,不敢妄自下結論,不過,海之戀的發展商稱,買家中有65%是年約35歲的年輕人,根據傳媒報道,當中有不少都是成功靠父幹來圓上樓之夢。
樓市辣招提高樓市入場門檻,某程度上減低了沒有家底的年輕人的投資機會,從而加劇了香港的貧富懸殊。一個可能的解決辦法是兩位欄友早前提出的樓市期貨市場,令沒有家底的年輕人即使沒有首期都可以受惠於樓市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