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和前線醫生聯盟在伊利沙伯醫院舉行閉門申訴大會,200名醫生出席,不少人下班後連制服也沒換,即趕到現場,眾人手持「爆」字象徵公院服務、前線人員流失和壓力爆煲,促請當局制訂病房病床數目上限,改善資源運用和人手調配。有醫生更質疑政府寧花5,000億元建人工島,卻不改善醫療系統。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與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梁栢賢出席後,表示聆聽正視人手不足問題,承諾若資源短缺,可無上限增加。
「無上限增加」云云,當然是bullshit,皆因正常人都知道,公共支出不可能無上限,就是林鄭月娥也說不出這話。
我當然同意醫療體系已不勝負荷,問題在於,這不足的根源究竟是甚麼呢?
第一就是土地問題,醫院不足,病床不足,然而土地問題是整個香港的共同問題,並不單單在於醫院不足。直至現時為止,還有很多人buy香港的土地不足只是住宅不足,400公頃的土地,只建部分公屋,已經足夠香港未來所需,根本沒有人關心住宅以外的土地問題。
沒有土地,就沒有醫院,沒有醫院,就沒法子增加病床,而這是增加撥款,也派不上用場,解決不了問題。
董建華時代一邊說要發展醫療經濟,一邊認為醫生過剩,削減醫科學額,這是今日醫生不足的根由。現時就是要加回醫科學額,但因配套不足,增速也極度緩慢。
本來,引入外地醫生,是唯一的方法。醫學界的託辭是,內地醫生的水平不夠,因而要嚴格把關考試,才能讓他們在香港執業。然而,英聯邦醫生又為甚麼不能在香港執業呢?在九七回歸前,向來就是如此,為甚麼今天不能呢?台灣的醫學排名高於香港,而且國語溝通,同聲同氣,為甚麼不能來呢?美國也是講英文,醫學水平總不會低於香港吧?
說回內地醫生,現在已有不少港人,回內地去就醫,皆因有得醫就算水平差點,也總比無得醫為佳,這明明是最簡單的道理了。
以上的分析,只要看看網民的反應,民意已經很清楚明白。醫療問題的癥結,就是在於醫學界的壟斷,如今他們還要抗議,真的是賊喊捉賊了。 作者為小說作家、報社主筆、股票投資者,吃喝活樂的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