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2018-04-03 06:00:00

重新定義市值 帶來的謬誤

分享:

毛記葵涌(1716)上市第一日,輿論出現了幾種奇怪的財經講法。「睇吓,蔣麗芸笑林日曦本雜誌仔就嚟『釘』,依家人哋公司市值仲大過蔣家的震雄集團(057)。」「依家毛記嘅市值大過香港很多主流的傳統媒體,紙媒玩完了。」見到這類型的評論,我忍俊不禁。
 

毛記股價波動,上周四收報3.48元,挫46%。(資料圖片)

毛記股價波動,上周四收報3.48元,挫46%。(資料圖片)

講毛記,我已經講到嘴軟,大家都知道我非常欣賞毛記的破格、勵志、搞笑、打破媒體廣告傳統、華麗遊走政治路線的創業故事。換言之,我係偏向維護毛記上市故事的人(雖然我身體力行暗盤追貨,首日上市沽貨,知行有點不一)。不過,持平去講,媒體對於上市公司市值的理解,也太粗疏了。


上市公司的市值計算,是由已發行股本乘以股價。因為上市規則對股本增發的要求,已發行股本在6個月內不會大變,可以當成常數看待,唯一一個變數就係股價。以新上市公司角度去睇,市場多少有點非理性亢奮,所以股價第一日上市難免波動,大家見到所謂市值超過震雄集團、傳統媒體云云之說,都係曇花一現,不夠客觀。只有當國際配售的配承人、公開發售的投資者都沽晒貨,那麼股價話事權才算交由市場話事,更貼近市場競爭操作。


別忘記,大股東本身的股票是有禁售期嘛,即係無大沽壓啦,所以屆時才算自由市場供求買賣,那時的市值才是更貼近股價內涵價值。帳面會計東西,都不是真的,只有沽到貨,才算直接落自己袋的真金白銀。

adblk6


毛記的新上市,跟那些上市已久的傳統媒體、震雄集團有本質上的不同。好像蔣家一門數傑,大家不會天真到以為蔣家所有人的身家總和,就只有震雄集團市值那幾億元吧。在宏觀的家族資產管理角度,英文就是Family Office,上市地位只是一個載體(entity)。


蔣家自己內部自然有其家族資產管理方式,不排除他們有一些創投項目、物業等,這些資產都不一定要注入上市公司內,不一定要跟股東分享成果。咁樣做有戰略目的,例如上市公司帳目要公開,蔣家可能想要秘密一些,不想將自己的身家或資金流動公開。如果計及蔣家私人方式或Family Office持有的資產,那是一定有錢過林日曦多多聲,跟這班社會上流比起來,林日曦還是可以自喻為「廢青」,維持其廢青形象定位。


另一個解釋,是香港資金的流動性不足,三不五時就有股東維權,要求覺得炒作股價,釋放價值。香港上市的傳媒公司的成交低落,所以出現資產、業務價值跟股價中間的大折讓。香港媒體上市公司市值不高,那是他們自己也不在乎,既沒有找公關,也沒有跟buyside基金投資者打招呼。他們不在乎,不代表他們公司的真正價值只值股價機上看到那幾億元市值。


這是結構性問題,不易解決。雖然我喜歡毛記,但不會盲撐。要簡單用市值去證明毛記的強大,那是反映我專業上的無知哦,當然傳媒或網民譁眾取寵,那是另當別論啦。  
 

adblk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