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藉上市融資,證券商扮演協助角色。(資料圖片)
上周未生再談「謎之網絡」持股集團,今次從其中一家旗艦公司中央結算紀錄談起。根據紀錄,除一家國際大型金融公司外,就是一家市值逾千億元的港資券商龍頭。這家旗艦公司早年曾陷財務困難,在2005年獲現時大股東認購新股,該券商龍頭作為財務顧問,其後更作為其金主,為發展醫療王國提供大量資金支持。
這家港資券商龍頭前身為一家製錶公司,在1997年前:大股東曾委託其出售大部分股份,為其建立關係之始,之後因亞洲金融風暴及科網爆破,兩度陷入財務困境。在2003年底,該券商作為財務顧問協助公司集資,其後在濠賭股熱潮中,收購澳門賭場及酒店,券商控股股東亦開始取得上市公司控股地位,業務持續發展,2010年上市公司以高價購入該券商龍頭至今。
該券商龍頭為夫妻檔,女創辦人有「殼后」之稱,早年由三四線股配售起家,一步一腳印,建立起投資銀行王國。其主要方式是協助上市公司主要股東融資,並控制上市公司股權,透過多種手段作炒作,實現利潤後退出。但最近數年,其協助配售股權的公司除一直都用盡授權及折讓限制及委派董事外,有部分上市公司其後會購入同由該券商協助融資的股份,儼然成系。未生認為有以下原因:
(1)可以為公司賺取更多費用:如就所需金額進行集資,賺取費用不多,如果增加配售股票,並由其他系內上市公司認購的話,就可以增加集資金額,變相獲得更多收入。
(2)取得殼股控制權:由系內公司認購股份並取得董事席位後,就可掌控公司,獲更多配售機會及作更多重大交易,賺取費用及價差。
(3)製造倍數效應:配售集資後再購入其他上市公司新股,製造倍數效應,使資金效率最大化,以小量資金撬動資本王國。
根據中央結算紀錄,該券商龍頭近年股份愈趨集中,除大部分股權已不在中央結算紀錄系統外,其他大部分股權已由其持有。其中,2009年6月,該公司配售股份予一批獨立第三方,其後這批獨立第三方把股份提出中央結算系統,至今已獲巨額利潤但仍未沽出。
近幾個月,在旗下細股不振之時,該公司股價大幅上升,從紀錄可見,其證券行持股仍在增加,或是因為部分和該券商投資者把資金由細股轉移至該公司,或可解讀為把公司市值增大並進入指數成分股,並利用指數基金被動購入實現利潤後退出,以解細股市場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