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自學院
2025-04-15 04:30:21
日報

關稅政策放寬 今周或現機會

分享:
關稅政策

要判斷關稅風暴何時見穩定,投資者宜關注美元、美債與恐慌指數變化,待風險趨緩再考慮試水。(資料圖片)

上回筆者提到,「敗也特朗普,成也特朗普」。如今已演化為由特朗普主導的困局。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掀關稅戰,宣布對全球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基本關稅外,同時對貿易逆差國徵收額外關稅。在眾多國家中,以中國商品所受的影響最大。消息一出,美股4日累跌逾16%,港股單日重挫逾3,000點,創下歷來最大點數跌幅,市場信心崩塌。

更具戲劇性的是,在「解放日」餘波未平之際,關稅措施剛生效不足24小時,特朗普卻又突然宣布暫緩執行90日。除中國外,其他國家可獲暫時豁免,但對中國則加碼施壓,關稅稅率升至125%,連同20%基本關稅,稅率為145%。這不再只是貿易政策,而是一場全球性的選邊站測試。特朗普原先的如意算盤,或許是擒賊先擒王,先迫使中國讓步,最終達至各國任他擺布。誰料中國始終未曾低頭求和,反之選擇強硬反制,令美方孤掌難鳴。

短短數日的角力下,在上周六,特朗普突然宣布將智能手機、筆記型電腦、記憶體晶片等科技產品暫時豁免關稅,為科技公司和消費者提供了短期的緩解。此舉雖未明言與中國政策掛鈎,但這些產品多數涉及中國生產與組裝,市場普遍解讀為對中國供應鏈的技術性讓步。特朗普立場已略顯軟化,這是否意味著轉機來臨?仍待本周市場給出答案。

本周最值得關注的不再是政策本身,而須觀察市場對此舉或中方後續行動所帶來的情緒反應。筆者認為本周須留意美國國債是否止跌、美元能否企穩,以及恐慌指數(VIX)是否回落。若這三者能同時穩定,或許可視為市場逐步消化這輪風險的訊號。反之,若情緒仍持續高漲,則須更謹慎以對。

adblk7

作為傳統避險資產,美國國債在市場用當時本應受到追捧,但這場關稅戰下的跌市卻不升反跌,10年期美國國債利率一度逼近4.6厘。這反常的現象據信與大量對沖基金操作的「基差交易」(Basis Trade)有關。該類交易透過高槓桿買債、賣期貨賺取利差,一旦債價下跌和借貸成本上升,便出現技術性拋售,引發流動性緊張。市場對美國政策的信心出現動搖,資金被迫調倉離場,最終引爆連鎖反應。若特朗普繼續反覆出招,不排除債市的震盪進一步波及股市,引發一波系統性回調。

總括而言,這場由特朗普掀起的關稅風暴或許短期內得到緩和,但仍有待觀察。投資者宜密切關注美元、美債與恐慌指數的變化,待風險趨緩再考慮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