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
2021-11-11 04:30:00
日報

嚴重肥胖|毋須麻醉 自然排出 新式吞服型胃水球降風險

分享:

疫情影響運動減少,令肥胖問題或更嚴重,而肥胖引發的疾病眾多,包括二型糖尿病。嚴重肥胖症患者須以束胃或縮胃手術減重外,或亦可用非手術式的內窺鏡放入「胃內水球」,而香港去年引入全新吞服型胃水球,療程毋須使用麻醉藥,水球亦於完成療程後自然排出,令整個過程更便捷。

有別於舊式胃水球(左),新式吞服型胃水球(右)更便捷安全。

有別於舊式胃水球(左),新式吞服型胃水球(右)更便捷安全。

胃水球治療的水球會浮在胃部頂端,能減少胃容量,使患者容易產生飽足感。舊式胃水球手術程序是,醫生為患者施行睡眠麻醉,再透過內窺鏡將水球置入胃內,並從連接水球的導管注入生理鹽水,一般手術約半小時,而水球不可在胃內存放逾6個月,之後要以內視鏡方式取出。新式吞服型胃水球,未注水時大小只如一粒大型長膠囊藥丸,末端繋著一條直徑3毫米的幼管,由患者和水吞服後,醫生會置入胃內適合位置後再注入550毫升生理鹽水,抽回幼管後便完成,花時約20分鐘。整個過程毋須做外科手術、使用內窺鏡和麻醉藥。吞服型胃水球只會存於胃內4個月,之後胃水球的活門會打開,淨下0.1毫米厚度的內膜亦會自然排出體外。

黃健鴻指,患者在胃水球療程後可減去10至15%體重。(盧佩琳攝)

黃健鴻指,患者在胃水球療程後可減去10至15%體重。(盧佩琳攝)

首月建議食流質食物

香港中文大學醫院外科專科醫生黃健鴻指,現時40歲以下BMI高於35和患糖尿病的患者超過十萬人,反映肥胖和糖尿病患者愈趨年輕。患者在療程後可減去10至15%體重,使用胃水球後的3日會出現胃抽筋和作嘔的副作用,建議患者於首月食流質食物,逐漸形成習慣。

黃健鴻建議,BMI超過35、BMI超過30及患有嚴重肥胖相關疾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可考慮做束胃、胃繞道等減重及代謝手術。而BMI超過50或以上患者做手術的風險較大,建議他們先做胃水球療程後,減磅後再做手術。

嚴重肥胖|毋須麻醉 自然排出 新式吞服型胃水球降風險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 👇立即按此參加

amJetso送太興鮮臘腸,立即按此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