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傷風感冒到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醫生也有機會著患者「戒口」,但患有心房顫動的患者,更要嚴格遵守醫生指示選擇食物,否則可能危及生命,原因是傳統治療心房顫動的華法林(抗凝血藥物,又稱薄血丸),會與含維他命K的食物相沖,影響藥物令血液變稀的功效。不過,心臟科專科江志明醫生指,心房顫動患者以長者為主,他們在飲食禁忌方面的依從性較低,又可能會以藥材「補身」,隨時令藥物失效而不自知。「幸好,目前有新型薄血藥,不須戒口和定期驗血,都可達致抗凝血的效果。」
抗凝血對心房顫動患者非常重要,江志明醫生指,心房顫動即心跳頻率或節奏不規律,可能會致血液沒法正常地離開心房,「滯留」於左心耳,久而久之便有機會形成血塊。「最令人擔心的是,當血塊脫落並隨血液在身體流動,萬一進入腦部血管,便有機會導致缺血性中風。因此,在心房顫動患者的治療方案中,最理想是將薄血指數控制在2至3之間,太濃稠會有中風風險、太稀又會容易內出血,故此患者須定期驗血,評估是否需要調校藥量。」
傳統薄血藥 禁忌食物多
傳統治療方案中,主要以華法林作抗凝血,其作用是干擾肝臟製造凝血因子,令血液變稀。但華法林與多種常見食物相沖,如蔬果類的菠菜、芥蘭、通菜、木瓜、牛油果;肉類的動物內臟、臘腸;飲品類的龍井、綠茶等等,因含有幫助身體凝血的維他命K,正正抵銷了華法林藥效,所以患者必須嚴格選擇食物。
江志明醫生指:「雖進食『禁忌』食物後不會有即時危險,但當食物中的維他命K持續在身體中和藥物抗凝血的功效,或致薄血指數忽高忽低,難以長期受控。」加上心房顫動患者以長者為多,他們除了較難依照醫生指示「戒口」外,部分人更偏好以藥材「補身」,但成分也有可能與藥物相沖,江志明醫生補充。
新型藥物無飲食顧慮
新型薄血藥物則可解除這個困局,患者不再需要「戒口」和驗血,但同樣能有效控制薄血指數,可說是突破了傳統華法林治療之生活不便。此外,江志明醫生更指出:「新型薄血藥物同時配有『急救解藥』,原因是當服食薄血藥的患者嚴重受傷或需要動手術時,他們或會流血不止,『急救解藥』可迅速解除凝血藥效,助患者止血。」不過江志明醫生提醒,各種藥物各有其成效及副作用,患者必須與醫生詳細商討,了解哪一款藥物適合自己,再作治療決定。
量力而為 適量運動強身健體
患者能做到均衡飲食,適當運動對維持強健體魄也極為重要。但心房顫動患者可能會卻步,覺得運動加重心臟負荷,是否應可避則避?江志明醫生指:「醫生會視乎患者的病情、年紀、藥物等,評估運動是否適合患者。但切記運動期間要留意身體狀況,一旦感到心跳過快、胸悶、呼吸不順、頭暈,便應立即停止。」
江志明醫生亦不建議患者長期進行劇烈的鍛鍊式或較多肢體碰撞運動,前者是因持續心跳過快或令心臟發大,不利心房顫動的病情控制;後者則因患者用藥後凝血能力較差,有機會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