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又是戶外運動的好時間;與三五知己行山打球當然盡興,但記得要量力而為,因為過度運動或會加劇關節勞損,增加受傷風險。有骨科醫生指出,輕微的運動創傷可以透過止痛消炎藥或外用處方消炎藥貼應對,傷勢較嚴重時必須盡早求醫,否則關節及肌腱多次受傷,有機會嚴重撕裂及萎縮,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足球與籃球是本港最普及的運動,也因此出現關節受傷或勞損的情況較多。骨科專科醫生麥仲寅指出,膝關節受傷主要影響軟組織、筋腱韌帶,嚴重時更會使半月板撕裂;膊頭則因其複雜結構及關節的不穩定性,容易在受傷時造成軟組織撕裂傷,甩骹也容易復發。另外,一些重覆性舉手過頭的動作,例如投球及一些揮拍類運動也會令膊頭關節勞損。
膊頭甩臼 容易復發
麥醫生提醒,若運動時不慎受傷,必須留意關節有否變形或其他外傷,情況嚴重就要入院治理,如傷勢僅屬輕微,可敷冰及稍作休息,避免加劇傷勢。他指出,切勿輕視每次運動創傷的嚴重性,特別是膊頭經常受傷︰「重複甩臼有機會導致骨性損傷,使肩膊不穩定性加劇;肩袖肌腱撕裂傷也有惡化的傾向,如果不予理會,持續的撕裂會使肩袖肌肉萎縮,增加治療難度。」
針對較輕微的運動創傷,消炎止痛藥是其中一個應對方法,惟部份人擔心這會有副作用。麥醫生說,炎症是修補創傷的必經階段,但過度的炎症會帶來顯著痛楚。使用適量的消炎止痛藥可減輕症狀,增加患肢活動以加速復康。他亦指出有研究發現外用消炎止痛藥貼及藥膏普遍較少腸胃副作用,擔心這方面的患者可考慮。
有些患者在受傷後或怕復發,不敢再次運動,麥醫生說,過份的保護對關節的健康弊多於利︰「人的關節需要透過活動及負重以促進新陳代謝,研究指出正常的運動本身不會加速關節退化。」他稱,最重要是量力而為及做足準備,例如行山時,可使用登山杖借力,減低膝關節勞損,日常可以鍛鍊四頭肌,提升肌肉強度以減低受傷風險。
麥醫生提醒,應對關節創傷的方法眾多,各有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按個人身體狀況、病情及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