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青人踏入青春期,汗腺開始發達,容易出汗,甚至因細菌溫床,導致有腋下汗臭症(俗稱「臭狐」)出現,令其社交生活大受影響,甚至影響學業。然而,一般止汗劑、服藥、肉毒桿菌、手術等方法難以根治問題,而長期使用止汗劑亦有可能令患者皮膚發炎,甚至令病情惡化。有醫生建議,若青少年踏入 18 歲後,可以選擇使用非入侵性「微波腋下汗腺消融術」,透過熱能帶至腋下的皮膚深層,令汗腺組織壞死,接受兩次療程後成效高達八成,患者一般毋需再次覆診,出現流血、細菌感染等副作用機會亦非常低。
中學發病致朋輩排斥
港怡醫院整形外科名譽顧問醫生李鍵穎指,曾有一名女中學生因正值青春期,身體荷爾蒙開始變化,令油脂線分泌旺盛,導致有臭狐出現。她憶述,當時母親陪伴女兒求醫時,形容「在家中還沒看到她、沒聽到聲音,但聞到臭味便知道她回家了。」
李鍵穎醫生解釋,一般而言若迷走神經受到刺激,便會令身體排汗失調,形成大量流汗水的情況,另外身體內分泌失調、更年期、糖尿病等,甚至較罕見的心臟病、癌症等亦有機會導致多汗症及臭狐。
她續指,皮膚帶有細菌,一旦細菌與汗水混合便會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臭味,其中由於腋下、下陰有比較大的汗腺,一般多汗症及臭狐則會在該兩處地方出現。
醫學上,出汗量較正常人多五倍便被視為患病,但李鍵穎醫生稱實際情況較難估算,應診時會審視病情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的影響,例如無故地流汗、外出要帶衣物替換、揮揮手旁人便掩鼻離開等,令患者們深感尷尬,影響生活質素。
為紓緩病情,有患者會選擇使用止汗劑,惟長期使用含化學成份的止汗劑有機會令皮膚發炎,甚至令臭狐更嚴重,屬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李鍵穎醫生指,若病情較嚴重者,傳統會建議注射肉毒桿菌,但左右腋下共需打約百針,並需每 3 至 6 個月注射一次,其痛楚使不少患者卻步。她續指,有患者則會選擇接受汗腺切除手術,或以內窺鏡切斷脊骨附近的神經線以切斷傳輸出汗的訊號,但手術有其風險,例如需全身麻醉、流血、細菌感染、留疤等。
兩次療程後毋需覆診
李鍵穎醫生指,若針對腋下多汗或臭狐的問題,非入侵性的「微波腋下汗腺消融術」透過熱能帶入至腋下的皮膚深層,當達到一定溫度時令組織壞死,能令汗腺及毛髮減少。她指,接受一次療程已能有效減少五成多汗水及臭狐的問題,若病情嚴重者接受兩次療程後則有八成改善,之後一般毋需覆診或跟進。
「微波腋下汗腺消融術」以往可能誤將熱能接觸神經線導致麻痺,但近年則會在接受療程前,先將生理鹽水、局部麻醉藥及腎上腺素,透過幼細針筒注射至腋下,除了令汗腺與神經線間的距離拉遠,減低神經線受損的風險,亦可收縮血管減少流血情況,進一步提高療程安全性,完成療程後只需用冰袋冷卻腋下一日,便能快速消除紅腫不適。不過,李鍵穎醫生強調,每種治療方法各有其好處及副作用,效果亦因人而異,選擇前應先向主診醫生仔細了解再作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