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每一個階段也會面對不同的挑戰。而大學階段正是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在很多事情上需要更獨立自主,對執行能力及自律性的要求更高。有些年輕人因為無法適應生活上的轉變,人生變得一團糟,甚至誘發情緒問題。直至找精神科醫生尋求協助,才發現跟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有關。
精神科專科醫生汪嘉佑解釋,ADHD是一種腦部發展障礙,主要源於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失衡,成因跟先天、後天,以及環境因素都有關係。「有研究發現,如果爸爸年紀較大,或懷孕時期曾暴露於風險中,如母親懷孕期間酗酒,或出生時未足月等,下一代有專注力不足的風險較大。而後天因素包括成長環境,孩子的營養,腦部有否受過創傷等。」
阻礙學業及事業發展
汪嘉佑續指,不少ADHD的青少年總不明白,為何無論在學業和人際關係諸事不順。追溯起他們的童年,常被師長投訴性格過分活躍、經常發白日夢、做功課時經常「郁身郁勢」。課堂上也有不少衝動的行為,例如未舉手便發言,或者要他排隊便十分辛苦。可以想像,ADHD兒童的成長過程中,甚少獲得讚賞,一般都會較為自卑。而隨年齡增長,過度活躍徵狀會逐步減少,但面對學業及社交環境愈來愈複雜,他們會遇到更多情緒調節、社交技巧,以及執行功能的問題。
由於患者做事往往容易出錯,直接阻礙學業及日後的事業發展。有研究顯示,同一工種,ADHD患者較難達到較高的職位。加上本身較衝動,社交方面難以維持長久的關係。離婚率、濫藥、酗酒、吸煙、未成年懷孕的機率都較常人高。
補充腦部傳遞物質
孩童階段是建立良好習慣的重要時機,如到大學時期才覺察到一直碰壁是跟ADHD有關,可能人生已經錯失了很多。及早對症下藥,重新尋回生活的規律,有機會逆轉人生。目前,治療ADHD成年患者以藥物治療為主,並配合心理教育及行為訓練。藥物以中樞神經刺激劑作為一線治療,例如Lisdexamfetamine(利右苯丙胺),以及Methylphenidate(哌醋甲酯),均有不同的配方和藥效持續時間,最長可達14小時。這類藥物可以直接令腦內多巴胺及去甲腎上腺系統重新活躍起來,補充腦部的傳遞物質。數據上,近八成患者用藥後有效減低衝動行為,專注力有所提升。
重拾專注力
汪嘉佑憶述一個深刻的個案,病人是一位外國留學生,當踏入大學階段,很多事情需要自己處理,令他十分吃力。學業不順,想跟朋友搞生意,又跟夥伴合不來,身心受壓,更患上抑鬱症。藥物雖可紓緩症狀,但他發覺自己的專注力及執行力都有很大問題。了解過成長背景,汪嘉佑診斷他患有ADHD。 「記得他服藥後第一個反應是,原來世界可以那麼安靜,能集中的感覺是那麼好。」用藥後3個月,集中力及組織力都有進步,患者慢慢發展出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為自己定立清晰的時間表,自信心亦重新建立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