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乙肝)是本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約有8%人口是乙肝帶病毒者,可能在日後患上慢性乙型肝炎。而約15%至40%慢性乙肝患者長遠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甚至死亡。近年有不少針對乙肝的藥物出現,如何把握時間達至治療目標,成為病人能否避過一劫的關鍵。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劉紹輝指出,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引起,主要傳播途徑有性接觸、血液接觸、母嬰傳播,部分受感染人士會終身成為帶病毒者。部分患者或有發燒、疲勞、食慾不振、胃部不適、嘔吐、尿色深、淺色糞便、皮膚和眼睛發黃等徵狀,不過亦有不少患者感染乙肝數十年也沒有感到不適。
容易錯過治療
劉紹輝提醒,「不少市民對乙肝有誤解,以為無徵狀即沒有問題,以致患者容易錯過接受治療的機會,病情持續惡化,直至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或肝癌。」所以,為避免因乙肝引致嚴重肝病,患者的家庭成員、性伴侶及其他較高感染風險人士,應及早檢測和採取合適預防措施,若確診乙肝便要盡快接受治療。
抑制乙肝病毒複製
乙肝病毒的活躍程度,可透過檢測病人體內的病毒載量(Viral load)HBV DNA得知。此外,也要檢測病人的肝酵素(ALT),這指數可反映病人肝臟的發炎程度,而肝臟發炎程度又和肝癌的風險相關,有研究指出,於治療初期盡早降低ALT和HBV DNA能有效減低患上肝癌的風險。劉紹輝續指,「因此現時治療乙肝的主要目的,就是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從而減低併發肝硬化或肝癌的風險。」
或要空腹服藥
目前常用的乙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包括恩替卡韋(Entecavir)和替諾福韋(Tenofovir)。劉紹輝表示,這兩種藥均有效抑制乙肝病毒的複製,不過恩替卡韋會有可能出現抗藥性,而現時仍未有主要研究發現替諾福韋會出現抗藥性。「關於服用方法,恩替卡韋需空腹服食,一般建議餐前或餐後至少相隔兩小時用藥,因為食物會減低恩替卡韋的吸收,影響療效。替諾福韋則毋須空腹服食。」
留意腎功能
替諾福韋本身又有兩種配方:富馬酸替諾福韋(TDF)和較新的磷丙替諾福韋(TAF)。兩者比較之下,磷丙替諾福韋在控制ALT水平方便表現較好,而且相對比較不會影響腎臟功能。由於一些風險因素(例如高齡、高血糖、高血壓等)會令乙型肝炎患者較容易出現腎功能下降,嚴重者可能會導致腎衰竭,令喪失腎功能的病人要洗腎,一般建議高風險人士應該盡早轉用TAF。
劉紹輝強調,無論採用哪一種抗病毒藥物,必須遵從醫生指示,切勿因病毒複製已被抑制或肝功能回復正常而自行停藥,因為隨便停藥可能會引致肝炎復發、肝衰竭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