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4-03-04 04:31:46
日報

五成半港人過重 及早減磅降風險

分享:
五成半港人過重 及早減磅降風險

五成半港人過重 及早減磅降風險

每年3月4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肥胖日,肥胖其實早於1997年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種慢性疾病。香港肥胖醫學會會長陸安欣醫生引述衛生署數據指,現時多達55%港人屬於過重或肥胖,而男性肥胖問題尤其嚴重,提醒減肥應該要持之以恆,才可以將肥胖帶來的疾病風險降低。

 

免費體脂檢查

市民排隊做免費體脂檢查。

肥胖影響健康

只要體重指標(BMI)高於25,就已經屬於肥胖,陸安欣指,肥胖與基因、生活作息等有關,惟港人對肥胖症認知不足,及疫情後生活模式的改變,包括外賣文化、減少外出及體能運動,都是肥胖人口劇增的原因。強調肥胖不止影響外觀,更會影響健康。

港人輕視「三高一肥」

衛生署數據顯示30%港人患有高血壓、8.5%患有糖尿病、52%膽固醇過高;當中約四成至七成人事前未經診斷,反映大多數港人或輕視三高一肥的危害。三高與肥胖息息相關又互相影響,肥胖症患者較一般人更易出現三高,因此其併發症風險會大大增加。

香港肥胖醫學會副會長周振中醫生認為,三高一肥是「萬病之源」,幾乎與所有都市病有關。最近一項研究報告更指出,與肥胖相關的疾病多達224種,幾乎涉及所有疾病專科。肥胖引起的慢性發炎會影響全身器官,過多脂肪亦會增加內臟壓力,加速受損甚至衰竭;同時肥胖會令免疫力受損、性荷爾蒙改變、腦部結構改變、皮質醇升高、增加尿酸。由心肝膽胰胃肺腎,到關節、皮膚、呼吸系統、生殖系統、情緒等各方面都受牽連。

adblk6
袁美欣 吳文玉 周振中 陸安欣 徐俊苗

(左起)袁美欣、吳文玉、周振中、陸安欣及徐俊苗。

減磅要持之以恆

大部分人減肥都是為了外表更美觀,忽略了肥胖背後的風險,往往在磅數到達理想水平就回復大吃大喝。香港肥胖學會主席吳文玉醫生提醒,減肥其實並不是一時三刻的事,必須循序漸進地將體重控制變成生活習慣的一部分,是需要持之以恆的事,故應避免使用極端方法快速落磅,以免誤傷身體。另外保持體脂維持在正常水平,才可以減少併發症、入院次數及維持健康。

不過減肥並非易事,用錯方法可能容易反彈,如果自己未能有效控制體重,亦可尋求醫護人員協助,配合藥物亦有助加快成效。現時常見的減肥藥物包括可以抑制食欲的芬特明,有排油功效的奧利司他,及較新型的減肥針劑GLP-1類似物,有助降低食慾及增加飽肚感,而且副作用亦較輕微。不過藥物及手術只屬輔助,最終還需徹底改變生活模式,令減肥效果得以維持。不過香港肥胖學會前主席徐俊苗醫生指,減肥成功與否,也與心理因素有關,除了患者要以輕鬆的心態面對外,家人朋友亦應該給予支持及鼓勵。

周振中提醒,BMI不是診斷肥胖症的唯一指標,如果BMI為25或以上、腰圍過大、體脂或內臟脂肪超標,其實都需要盡早做檢查。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

入App免費拎23大商場蛇年利是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