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新生命本是皆大歡喜的事,但大約十分之一產婦誕下BB後,會出現情緒波動。家人和朋友很多時擔心媽媽們會患上「產後抑鬱症」,因此特別關注她們的情緒,其實剛為人父的男士亦可能會出現情緒問題。他們雖沒經歷十月懷胎,但角色轉變、家庭責任及經濟壓力等,均有機會令男士出現抑鬱或焦慮等情緒困擾,醫學上稱之為「適應障礙」,猶像「男士的產後抑鬱症」。精神科專科莊勁怡醫生指出:「產後抑鬱症和適應障礙都因腦內負責傳遞的化學物質失調,包括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以致影響情緒及思想。」
產後抑鬱症及適應障礙有跡可尋
部份患「產後抑鬱症」的女士在產前或已有症狀,包括易哭、忟憎、疲倦及對事物失去興趣等,而病徵一直持續至產後。如太太患有「產後抑鬱症」,負面情緒或會感染家人,作為丈夫亦承受一定壓力,有機會增加他們患「適應障礙」的風險。莊醫生表示:「所謂男兒有淚不輕彈,大多男士縱使受情緒問題困擾,亦不會主動告訴家人或朋友,不過身邊人可從一些蛛絲馬跡察覺有異。」患者或會性情大變,例如本來性格溫和的人士突然變得暴躁易怒,而以往樂觀正面的人士亦可能變得負面消極,而生理方面亦可能出現失眠和胃口欠佳等病徵。如果症狀持續超過兩星期或以上,就應求醫諮詢專業意見。
莊醫生憶述一個案,本來滿心歡喜期待BB出生的爸爸,在BB出生後變得異常冷漠,放工後躲在房中,少與BB互動。縱使有朋友探訪,亦不樂意參與其中。細心的太太發現丈夫的行為有別以往,於是陪同他求醫。他接受抗抑鬱藥治療兩至三星期後,症狀得以好轉,康復後終可享受當人父的樂趣。
合適治療助盡快重拾快樂積極狀態
莊醫生表示:「快樂的父母對BB的成長有關鍵影響,如他們能盡快重拾快樂積極狀態,對BB的身心健康發展更有利。」確診「產後抑鬱症」或「適應障礙」後,醫生會先使用藥物治療,有需要時會配合心理治療及家庭治療。現時常用抗抑鬱藥包括SNRI(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回收抑制劑)及SSRI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等,透過調節腦內血清素及去甲腎上腺素分泌,從而改善症狀。正餵哺母乳的媽媽或擔心用藥會影響BB,現時有部份抗抑鬱藥,只有極少量藥物會分泌至母乳,而且對嬰孩沒太大影響。患者應與醫生商討,尋求對媽媽和BB最好的方案。莊醫生建議:「家人可抽空陪患者覆診,有助理解情緒病如何影響患者的行為,從而適時給予關心及支持。」